海虎号潜艇(舷号:794),是中国台湾地区海军为应对中国大陆压力,在1980年执行“剑龙计划”向荷兰订造6艘旗鱼级潜艇中的第2艘,该艇1986年建成下水,1988年运抵台湾入役,命名“海虎”号。

“剑龙计划”后因中国大陆方面抗议,使得后续四艘潜艇的建造合约被荷兰政府否决,台湾地区海军只购得海龙号潜艇和“海虎”号两艘潜艇。“海虎”号采用水滴形艇身设计,艇身长66.92米,宽84米,吃水67米,潜航标准排水量2600吨,满载2657吨,水下航行速度20节,最大潜深240米,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4枚鱼雷,全艇编制67人,是当时世界上首次将声纳、雷达、火控和推进系统纳入单一作战系统的潜艇。

2023年12月21日,海虎号潜艇在执行任务时,造成6名官兵落水,随后3人被救,3人失踪。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54年,中国大陆海军装备了4艘苏制C级和M级潜艇。为应对中国大陆的潜艇,台湾方面要求美国帮助建立潜艇部队,但遭拒绝。到了1970年代初期,美国根据与台湾地区签订的“中美协防条约”,决定出售2艘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古比”级潜艇给台湾地区。

1973年,台湾地区正式接收后起名海狮号潜艇“海豹”号潜艇的同时,并成立了潜艇战队。但是由于美国不愿出售鱼雷,只提供可回收的训练用鱼雷给台湾地区,所以“海狮”号和“海豹”号只能担任日常训练任务。

台湾海军之后在潜艇大修时改良了鱼雷发射系统,才使海狮号潜艇“海豹”号潜艇能够发射真正的鱼雷,但因其老旧的火控系统无法与新型鱼雷匹配,加之潜艇本身老化严重,已不能担负战备任务。恰好荷兰RSV公司正陷入经济危机,表示愿意为台湾建造改良型旗鱼级潜艇

入列过程

1980年,台湾地区军方实施了“剑龙计划”,计划从荷兰购进6艘旗鱼级潜艇,以组成台湾地区第三代潜艇兵力。同年12月,荷兰国会通过了这项潜艇销售计划,但遭到中国大陆方面抗议。

1981年,荷兰政府坚持原案,中国大陆方面于是将荷兰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到了同年9月,台湾地区和荷兰正式签约。但在中国大陆方面的压力下,1983年12月,荷兰政府最终否决了后续4艘潜艇的建造计划。所以台湾地区只购买到了“海虎”号和海龙号潜艇2艘旗鱼级潜艇

旗鱼级潜艇荷兰于1966年前后开始建造的常规潜艇,属于荷兰在二战后的第二代潜艇,1972年开始在荷兰皇家海军服役。该级潜艇主要以美海军长颌须鱼级常规潜艇为母艇进行设计。

1986年,“海虎”号潜艇在荷兰建成下水,1988年运抵台湾,同年7月4日入役,命名“海虎”号,编号SS794。

基本设计

艇体设计

“海虎”号潜艇采用水滴形艇身设计,十字形尾舵。艇身长66.92米,宽84米,吃水67米,水面航行标准排水量2300吨,满载2376吨。潜航标准排水量2600吨,满载2657吨。

动力设计

“海虎”号动力系统为3部4050马力的柴油机,2部922千瓦的发电机,2组196具电池,1部3800千瓦电动主机,单轴5叶式螺旋桨推进,水面航行速度为12节,水下航行速度20节,以9节的经济速度航行最大航程可达10000海里,最大潜深240米。

武器设计

“海虎”号潜艇配备有荷兰HSA公司的SINBADS-M型作战与SIASS整合式声纳系统、ZW-06型雷达系统,TIMNEX4-CHV2电子战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海虎”号潜艇的艇首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4枚鱼雷。

船电设计

“海虎”号潜艇是当时世界首次将声纳、雷达、火控和推进系统归纳人单一作战系统的潜艇,自动化程度较高。其SINBADS-M型作战系统可分析目标、电子资料及武器状况,在追踪5个目标时,可同时指挥3枚鱼雷攻击3个目标。声纳系统则可同时追踪8个目标,并能比较、分辨海流与潜艇噪音。

运载能力

“海虎”号艇上分为作战、兵器、轮机和补给4个部门。作战部门下辖航海,电子、通信3组:兵器部门下辖火控、鱼雷、声纳三组;轮机部门下辖电机、柴油机2组;补给部门下辖补给、食品、医疗3组,全艇编制67人其中军官8人,士兵59人。另外还可搭载13名见习或其他人员。

性能参数

数据来源

服役情况

“海虎”号潜艇入役后,主要执行侦集台湾海峡附近海面的过往船只和水文资料、以及侦察中国大陆舰船情报等任务。1995年5月,“海虎”号潜艇在水下的长航训练时间达到31天,打破了该级艇的潜航纪录。

2000年,“海虎”号潜艇首次安排台湾地区媒体参观,并让记者随潜艇出海。2001年,“海虎”号在左营海域水下150米处转向时,发生了擦碰“沙坝”事故。

相关潜艇

海狮

1944年11月5日在美国下水,1945年3月17日服役,原名“安哥拉带鱼”号,舷号478。1974年4月18日抵台交付台湾海军使用,改艇名为海狮号潜艇,舷号SS791。该艇编制为81人。

海豹

1945年7月8日在美国下水,1946年4月11日服役,原名“鳄鱼”号,舷号426。1974年1月10日抵台交付台湾地区海军使用,改艇名为“海豹”号潜艇,舷号SS792。

海龙

台湾海军向荷兰购买的第1艘潜艇,1986年10月16日在荷兰下水,1987年12月16日运抵台湾地区,同年12月22日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命名海龙号潜艇,艇号SS793。1988年开始训练,曾多次完成单艇环岛1周、21至30天连续潜航训练。1997年4月至5月,在台湾地区东部海域执行水下反潜侦巡长达32天。

潜艇评价

海虎潜艇是台海军第256潜舰战队剑龙级潜艇的二号舰,为台湾地区海军主力潜艇。海虎潜艇服役时间已高达30余年,属于老龄潜艇之列。(环球时报评)

“海虎”号潜艇从性能指标上看比较先进,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时荷兰的RSV公司濒临倒闭,但为挣台湾更多的钱,在为其建造改良的“剑龙”级潜艇时,采取了许多还不成熟的设备和技术,为台湾地区建造了“试验性”的剑龙级潜艇。因而造成了“海虎”号潜艇的许多不足和缺陷。(《当代海军》作者耕海评)

谈及台军“海虎”号及其它潜艇,除了落后的性能、频发的事故之外,还存在“黑幕重重的弊案”。(海峡之声评)

相关事件

擦碰“沙坝”

2001年,“海虎”号在左营海域水下150米处转向时,发生擦碰“沙坝”事故。

人员落水

2023年12月21日,海虎号潜艇在执行任务期间装备脱落,实施浮航固定时,因瞬间涌浪过大,造成6名官兵落水,随后3人被救,3人失踪。

2023年12月26日,台湾方面海军参谋长吴立平在记者会上通报了事故过程,“海虎”号潜艇18日至29日在台湾西南海域执行任务,由于潜艇要每天浮起充电,21日浮出海面充电时,发现救难浮标盖板脱落漂浮。当天共有11名官兵分三批出舱,但因现场天气恶劣,一些官兵站立不稳摔落在舷边,安全索扣环在海浪击打下,扣环变形导致人员落海。

事故发生后,台湾方面海巡署舰队分署先后指派“旗津舰”“台南号巡防舰”与两艘巡防艇,奔赴事发海域展开联合搜救。另外台湾方面空勤总队也派出法国海豚直升机、重装UH-60通用直升机前往事发海域搜救。截止2023年12月27日,搜救行动未有进展。

参考资料

突发!台海军潜艇发生意外,有人落水失踪.上观.2023-12-21

海虎号.百家号.2023-12-21

落水.百家号.2023-12-21

海虎号.百家号.2023-12-27

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海峡之声.2023-12-27

搜救.百家号.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