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城老街的东巷口东首,有一座阜宁最古老的建筑通济桥。通济桥又称“三官殿桥”(原三官殿庙址在桥东60米处,该庙建于清乾隆,1946年大殿被拆除,其余建筑于解放初年拆毁,民间流传很广的“三官殿”的典故即源于此。

基本简介

东西向架于盐河(又称沿冈河)之上。通济桥为明代糜建,项桂春修。民国8年(1919年)袁秦氏重新修缮。通济桥不愧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设计人已无从考证。通济桥桥身全部由花岗石石块砌成,精致坚固,宽5.33米,长8.6米,高约3米,为单拱,孔径5米。拱内用48块较大块石、96块略小块石砌成拱顶。中央朝下悬置月亮形块石一面。最令人称奇的是,该桥在外表面看不到一根铁钉固定。桥面中央置飞龙形雕花0.58米×0.58米拢石一块。关于这块拢石,民间有一个传说,说人在晚上过桥时,脚不能踩上这块拢石,否则一夜觉睡不好,尽做碰见鬼的恶梦。我记得,每逢晚上过桥,我都小心翼翼地走桥两边,不敢越雷池半步。该桥南北两侧各凿装片石栏杆5面,片石之间安装0.3米×0.3米×1.26米石柱凿槽连接,绝无铁钉类固定,堪称一绝。南侧块石栏杆雕“通济桥”三个大字,右上方有“道光口年”模糊字迹。北侧块石栏杆正中雕有“供奉桥神之位”七个字。该桥结构小巧紧凑,坚固耐久,历经300年风雨侵蚀,仍不失当年风姿,默默地承担着古城老街东西交通的重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