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亚恩号航空母舰是法国利用战列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是法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该舰原为诺曼第级5号舰,于1914年1月10日开始建造,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工。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军方评估诺曼第级设计已过时,加上法国财政困难,决定拆毁尚未完成的诺曼第级。但为了开发航空母舰相关技术,军方决定留下完成度最低的5号舰贝亚恩号改装成法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作为航舰与海军航空队技术开发技术平台。该舰在1939年改为训练舰。 1940年代,贝亚恩号奉命将法国储备黄金从本土运往美洲大陆。当法国在1940年6月投降后,贝亚恩号无法返航,只能长期靠泊在马丁尼克岛,之后于1943年加入自由法国部队。然而,该舰直到1944年至1945年3月间于美国整修后,才短暂地恢复渡运任务。二战后,贝亚恩号短暂为法国军方提供运输任务。1967年,该舰于义大利热那亚报废拆解。虽然贝亚恩号上的舰载机从来没有执行过作战任务,但该舰在当时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航空母舰,同时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安然度过二次世界大战并幸存至1960年代的第1代航空母舰。
相关数据
长:182.6米
宽:27.1米
吃水:8.6米
排水量:25000吨
航速:21节
动力:蒸汽轮机
总功率马力: 36200
武备:单管155毫米炮8座,单管75毫米炮6座,小口径炮数座,55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载机:40架。
编制:舰员875人。
简介
贝亚恩号原本是诺曼底级战舰第5号舰,1914年1月10日开始建造,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令大批工人被征召入伍和要优先制造其他军备,诺曼底级的建造进度缓慢甚至后来完全停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认为诺曼底级的设计已过时再加上1922年2月法国和西方列强所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这令法国军方决定把还未完成的诺曼底级战舰报废拆毁,但原本诺曼底级战舰第5号舰却被改造成为贝亚恩号航空母舰,1922年开始改建工程,1927年完工。该舰具有英国航母特征,巨大的烟囱与上层建筑联为一体,建在右舷中前部,飞行甲板设有前、中、后三部升降机。“贝亚恩”号的通风系统具有独到之处,用冷风冲淡烟囱内的热气,减少对飞行作业的影响。该舰参加了搜索追杀德国海军“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的战斗。因航速较低,不适合飞行作业,后来主要用来运送飞机。
该舰1966年退役,1967年被解体。
研制历程
1920年4月法国海军部长乔治.莱格决定把原本要报废拆毁的诺曼底级战列舰第5号舰改造成航空母舰,由于法国并无航空母舰的设计和使用经验,故首先在贝亚恩号上加装一条木造跑道,1920年10月20日,首次有飞机在贝亚恩号上成功降落,各种有关试验一直至1921年4月而在同年6月19日决定正式把它成为航空母舰,贝亚恩号从1923年8月至1927年5月进行改造工程,1927年5月10日首队战机实验性地进驻贝亚恩号,1928年5月贝亚恩号正式加入法国海军并进驻土伦港,此时在舰上已有战斗机队,侦察机队和攻击机队各一,它也随即出海作各种训练和演习。
参考资料
贝亚恩号/Bearn.环球军事.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