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位于中国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湿地公园,规划区总面积47.02平方公里,南北跨度28.62公里,东西跨度21.40公里,为AAAA级景区。

玛纳斯县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昌吉州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玛纳斯县湿地水丰草美,后由于人为活动,导致湿地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经历最初的收入增长之后,当地人开始进行治理。2008年起,玛纳斯县启动“退耕还湿、退牧还湿”工作,开始逐年回租属于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2009年,玛纳斯县昌吉回族自治州率先启动湿地公园建设工作。2010年,玛纳斯县政府划定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从2011年至2017年,玛纳斯县累计投入2.95亿元进行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建设,湿地面积增加到17万亩,完成退耕还湿1.5万亩,退牧还湿6万余亩,退牧牛羊2万余头(只)。2016年8月,玛纳斯中国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8月,受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水分蒸发量增加,含水量降低,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湿地公园管理局抢抓有利时机,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工作。玛纳斯县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北至玛纳斯河峡谷一四七团十四连,东北至白土坑水库北岸,南至头二三宫渠与玛河交汇水坝,西至玛纳斯与石河子市边界,东至新户坪水库东岸。截至2024年8月,湿地公园内有黑鹳金雕白尾海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天鹅蓑羽鹤赤颈䴙䴘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各类野生动物315种;有多枝柽柳胡杨、芦苇、蒲草及蒿类等盐生植物211余种,分布2万余亩次生红柳灌木林和胡杨林,为鸟类、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教育和科学研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的重要节点,是十分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多年来,当地政府通过采取退耕还湿、退牧还湿等有效举措加大湿地保护力度,而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动物到来。随着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投用,玛纳斯县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游、度假休闲游、农家亲情游等旅游品牌。湿地公园成为促进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退耕还湿”的补偿、开展特色旅游等,已使湿地公园周边的农牧民实现了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

建设沿革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玛纳斯湿地水丰草美,夏天到芦苇荡里游泳,水清澈见底。后由于人们过度开垦围田、超采地下水等人为活动,导致湿地生态环境逐年恶化。

2008年起,玛纳斯县启动“退耕还湿、退牧还湿”工作,开始逐年回租属于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2009年,玛纳斯县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率先启动湿地公园建设工作。2010年,玛纳斯县政府划定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从2011年至2017年,玛纳斯县累计投入2.95亿元进行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建设,湿地面积增加到17万亩,完成退耕还湿1.5万亩,退牧还湿6万余亩,退牧牛羊2万余头(只)。

2016年8月,玛纳斯中国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10月,当地管护部门对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开展生态补水,2020年已完成15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湿地水域面积不断增加,沙漠边缘一度萎缩的湿地再现生机。

2022年3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新疆发现,玛纳斯河水资源违规分配,流域违法取水问题多发,挤占生态用水,流向生态功能区的河道长期断流,导致部分生态功能区退化严重。2024年8月,受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水分蒸发量增加,含水量降低,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湿地公园管理局抢抓有利时机,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工作。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也位于世界候鸟迁徙三号线上。距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百余公里,与石河子市相邻。

保护范围

玛纳斯县国家湿地公园是指北至玛纳斯河峡谷一四七团十四连,东北至白土坑水库北岸,南至头二三宫渠与玛河交汇水坝,西至玛纳斯与石河子市边界,东至新户坪水库东岸。南北跨度28.62公里,东西跨度21.40公里四至界限内的区域。

气候

玛纳斯县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昌吉州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干旱、低温、光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剧烈的特点。春秋季节不明显,冬寒夏热,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生物多样性

2011年,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出现越冬天鹅以来,越冬天鹅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并陆续有天鹅在这里进行繁育。春天,大批候鸟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短暂停留歇息,补充食物后,翻越阿尔泰共和国山,到西伯利亚地区产雏,只有鸬鹚、渔鸥等鸟类留下来在这里产雏。秋季,大批候鸟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湿地停留歇息,补充食物,翻越天山后到印度洋、东非越冬。

截至2024年8月,湿地公园内有黑鹳金雕白尾海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天鹅蓑羽鹤赤颈䴙䴘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各类野生动物315种;有多枝柽柳胡杨、芦苇、蒲草及蒿类等盐生植物211余种,分布2万余亩次生红柳灌木林和胡杨林,为鸟类、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教育和科学研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文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坡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504.3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41亿立方米。其中,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内有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滩涂湿地、沼泽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完整地展示了湿地生态演替过程,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天山北坡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地、北疆地区的生态绿肾。有水面6万亩、水草地6万亩、芦苇荡3万亩、次生红柳灌木林和胡杨林2万亩。

景区布局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以河流湿地和库塘湿地为主,规划区总面积47.0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开发保护

保护

2014年9月1日,《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实施, 《条例》共分总则、规划建设、保护管理、法律责任、附则5部分,共31条。

建设

2018年,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了红柳滩景区、植物园景区、天鹅缘景区、雁飞台景区、老海子景区,铺设木栈道和柏油路,建成了9个观景台、2座观鸟台、野生动植物展馆、科普廊道、科普宣教中心等基础设施。

运营管理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方为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依法依规行使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对湿地资源实施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等相关职权。

社会价值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的重要节点,是十分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多年来,当地政府通过采取退耕还湿、退牧还湿等有效举措加大湿地保护力度,而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动物来到这里。湿地公园内动植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候鸟迁徙通道顺畅,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投用,玛纳斯县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游、度假休闲游、农家亲情游等旅游品牌。湿地公园成为促进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退耕还湿”的补偿、开展特色旅游等,已使湿地公园周边的农牧民实现了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

参考资料

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8-07

新疆为玛纳斯湿地立法明言.中国新闻网.2025-08-07

玛纳斯县A级景区.玛纳斯县人民政府.2025-08-07

_昌吉回族自治州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_昌吉回族自治州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25-08-08

新疆玛纳斯将万亩耕地还给湿地.中国新闻网.2025-08-07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五年增加近一倍.山东电视台.2025-08-07

保护湿地守护未来 昌吉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8-07

玛纳斯:生态补水为湿地“解渴” 呵护候鸟天堂.玛纳斯县人民政府.2025-08-07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玛纳斯县人民政府.2025-08-07

新疆生态补水助沙漠边缘重现候鸟“天堂”.中国政府网.2025-08-07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不力 部分生态功能区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部.2025-08-07

来这里看鹅鹅鹅!新疆玛纳斯湿地越冬大天鹅首次超千只.光明网.2025-08-07

2020年鉴.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12

飞手日记丨好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天山网.2025-08-07

新疆昌吉玛纳斯湿地迎来候鸟迁徙盛景.新华社.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