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群(1911-1936)是一位兴国县人,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她曾担任中共兴国县委妇女部部长、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等职务。在历次反“围则”斗争中,她领导妇女赤卫队、救护队、运粮队、慰劳队等,积极支援、配合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4年,她出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并被授予“扩红模范”奖章。红军长征时,她因病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然而,同年12月,李美群在宁都县作战时被俘,关押于南昌伪江西第一监狱。1936年,她在狱中病逝。

事迹

李美群出生于兴国县城南门一户贫苦农家,母亲一连生了九个女儿,她排行老四,出生还未满月,便被送到长冈乡一个光景略好于李家的农户,养父母把她当儿子看待,送她读了三年的私塾。由于养父养母不幸先后去世,她不得不辍学务农。

1928年12月20日,17岁的李美群参加了兴国暴动。她和姐妹们一样拿起了刀枪闹革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她与坝南村的缝衣工人钟延章自由恋爱,结成革命伴侣,双双参加革命工作。钟延章被选为坝南乡雇农工会委员长兼赤卫队长,李美群则当选为坝南乡妇女赤卫队中队长。1929年冬天,她加入了少年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竹坝村少共书记。第二年6月,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赣西重镇吉安县,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赣西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慌。蒋介石在结束新老军阀间的蒋阎冯大战后,便调动大量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并且逐步升级,一次比一次规模大。李美群当即以全部精力投身于反“围剿”的伟大斗争。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李美群在筹粮筹款支援前线的群众大会上向男同志挑战,发动全乡妇女,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便筹得银元五六百块。接着,她率领乡妇女赤卫队,奉命前往红白交界的赣县江口、茅店一带,组织妇女充当秘密交通员和侦察员,同时组成运输队,为中国工农红军运送弹药、物资和伤员。待反“围剿”胜利结束时,李美群再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1930年12月,国民党19路军窜犯兴国县。当时敌强我弱,为保存革命实力,县委和县苏转移至乡村坚持斗争。李美群组织坝南、洪门一带城郊的妇女成立了“敌军士兵运动委员会”,配合红军游击队向敌军士兵发动宣传攻势,以瓦解敌军。她们常常三五成群假装拔猪草,拾柴火,走亲戚,前往敌军驻地贴标语,散传单。她们还假装卖零食香烟,与敌军士兵接近,用语言挑起他们的思乡想家之情,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李美群读过几年书,加之聪明伶俐,她利用兴国山歌曲调优美,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的特点,将革命道理编成兴国山歌,带领那些口齿伶俐嗓音甜美脆亮的姐妹到兵营附近去引吭高唱:

哎呀哩——

敌军士兵哇你听,

莫给豪绅来卖命。

你们原也做工夫,

天下工农一家人!

哎呀哩——

欢迎敌军当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纪律最严明。

长官士兵一个样,

没有人来压迫人!

这些耐心细致的工作果然见到了成效,有的士兵开了小差,有的则拖枪反水。

当时,红军缺乏枪支弹药,李美群的“兵运”小组妇女,一手挎着满篮烧得香喷喷的油炸米馃、米粉鱼丸,一手拎着飘着酒香的酒壶,围着驻兵的街巷脆声叫卖,诱使白军士兵用子弹来换,为红军、游击队筹集了大量的弹药。1931年5月底,白军被赶出了兴国。县委特别嘉奖了李美群和她的“兵运”小组。

1931年6月,李美群调任中共兴国县委妇女部长。不久,她的丈夫钟延章不幸牺牲于第三次反“围剿”的高兴战斗。她闻讯悲痛万分,擦干眼泪,仍带着妇女慰问队,挑着鸡蛋、花生、果品和草鞋,到达高兴战场。她们冒着炮火,送茶送水,到医院驻地招呼伤员,缝补洗刷,得到中国工农红军前线总指挥部的传令嘉奖。

1932年4月,李美群调任少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第二年随机关迁驻宁都县七里村。

李美群在钟延章牺牲后,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1933年夏天与省委组织部干部倪志善相爱,在征得原来的婆婆同意后,他们结了婚。但正值此时,中央号召扩大红军。在一次省委直属单位干部扩红会议上,她第一个站起来,同时代表新婚的丈夫报名当红军。不久,她又回到家里,动员了前夫的哥哥和自己的弟弟李启焕加入了红军的行列。她的弟弟是李家的独苗,母亲生了九胎女儿之后才生他,经她说服,父母高高兴兴送独子上前线。李启焕入伍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特务连,表现很好,多次受到表扬。他的入伍,在扩红运动中影响很大,一时传为佳话。

在扩红运动中,李美群多次受到表彰,兴国广大群众都知道她送夫当中国工农红军、劝弟上前线的动人事迹。因此,她走到哪里,哪里的扩红工作就搞得轰轰烈烈。全县很快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前方的动人热潮。在这次扩红运动中,兴国县全县80%的青壮年都当了红军,先后8万人参军参战,兴国被评为扩大红军模范县。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还授予兴国县“全省第一模范”锦旗,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领导的通电嘉奖。李美群因为成绩突出,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第二届执行委员和出席第二次全苏大会的正式代表,并当选为中央候补执委。

1934年1月15日,李美群回到坝南村生下一女孩。这一天是德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儿女,世界无产阶级的著名领袖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1919年被敌人惨杀的殉难日;为纪念这些革命先驱,李美群将女儿取名为“钟全列”,表达她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生下女儿的第三天,李美群即赶赴瑞金沙洲坝镇参加第二次全苏大会。会后,正值第五次反“围剿”的前夕,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万分危急。李美群回到宁都,即投入紧张的反“围剿”斗争之中。1934年10月中旬,国民革命军进攻兴国县城,她利用支前参战的间隙,刚回到家里看望孩子,即接到少共省委要她立即返回省委驻地宁都县,接受新的战斗任务的命令。这时她已经得到第二个丈夫倪志善在前线牺牲的消息,孩子是烈士的遗孤。她忍痛将孩子托付给婆婆,然后跨上了少共省委送来的骏马出发。今天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的塑像“马前托孤”表现的正是这一感人情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出发长征。李美群与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曾山,省苏主席刘启跃,省军区司令李锡凡等一道,组成江西省游击队,转战在宁都、兴国县永丰县乐安县宜黄县的崇山峻岭之间。随着斗争环境的日益险恶,游击队决定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李美群带着一支小分队在宁都小布一带,与敌第94师周旋两个多月。

1935年1月,大雪封山,小分队被敌人困在密林,弹尽粮绝,面临十倍于我的强敌围攻,李美群毫不动摇,直至受伤被俘。

李美群被俘后,由于叛徒的出卖,身份暴露。敌人将她作为重要政治犯押送南昌市,投入江西第一监狱。难友中有方志敏的爱人缪敏和中共宜黄县委组织部长万根秀。

李美群自入狱后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一心想的是:干脆利用自己的身份,争取时间,为党工作。她注意到万根秀的牢门前有“寄押”的标记,就鼓励万根秀说:“你千万别怕,他们并没掌握你的真实情况,只要你主动要求审讯,和他们大闹,坚持上诉,他们就拿你没办法,会将你释放。”在她的帮助下,万根秀递交了“上诉书”。控告他们诬害无辜,过了几天,敌人实在拿不出证据,只得将她放了,却判了李美群12年徒刑。

由于敌人严刑拷打,加上狱中恶劣的环境,李美群不幸染上了肺病于1936年病逝于狱中,时年25岁。

马前托孤

李美群烈士是江西省著名女烈士,兴国烈士馆内有一座“马前托孤”的塑像,感动了无数参观者的心。但许多参观者都向讲解员提出李美群烈士托付的孤儿现在哪里去了的疑问?这也是曾是许多党史学家苦恼的问题。

1934年10月,江西省少共省委组织部长李美群正在兴国县竹坝村坐月子。她的丈夫倪志善与她告别,跟着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出发了,牺牲在漫漫长征路上。李美群是兴国县城郊南外村人,自幼嫁给竹坝村钟做童养媳,1930年,李美群动员丈夫参加红军,钟在反“围剿”战争中牺牲。李美群擦干净眼泪,自己毅然走进革命队伍。1933年冬,李美群与一起工作的干部倪志善再结连理,随着前方战争的紧张,她再次动员丈夫参加红军。倪志善出发长征后不几天,一天夜里,江西少共省委的通信员牵着一匹战马来到竹坝村,传达省委的决定,要李美群立即归队,参加游击战争。

李美群把未满月的女儿包好,含着眼泪交给钟的母亲,请她代为抚养。老太太颤颤巍巍地接过孩子,为难地说:“女呀,我自己的老命都不晓得早晚,怎么养得大你的女儿?”李美群哽咽着说“妈,您老人家带不了就替我送给别人吧。不过,要把她送给革命同志的家庭。”说完,跨上战马就要出发。老太太又想起一件事,说:“女呀,你要给孩子起个名字。”李美群略一思索,坚定地说:“孩子就叫钟全列吧,列宁创造的苏维埃旗帜,一定能够插遍全中国。”

马蹄得得声在浓浓的夜色中渐渐远去。李美群,这位年轻的女布尔什维克,三个月后在战争中被俘,三年后牺牲在九江市中国国民党监狱里。

钟全列,带着一个寄托着革命者愿望的名字,来到这个险恶狰狞的黑暗世界。

李美群离开竹坝村的第二天,国民革命军占领竹坝村。他们象鹰犬般四处搜索迫害革命者家属,疯狂地叫嚣:“人要换种,石头要过刀。”还乡团很快就探听到李美群留下了一个女儿,窜到村里搜查。老太太抱着钟全列东躲西藏,不久就在一个破庙里生病了,她没有办法,将钟全列送到一个革命家属家里,这个革命家属深知在家乡无法躲避敌人的迫害,便抱着婴儿逃到了泰和县马市镇的深山里。

2003年7月的一天,著名将军县兴国的将军广场上,数万名群众噙着热泪观看完文化部心连心艺术团表演的一个舞蹈――马前托孤时,主持人搀扶着一个白发老太太走上舞台,向观众们介绍说:“这就是刚才节目里李美群烈士的遗孤钟全列!”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的掌声。

参考资料

饮水思源 寻根追梦丨赣南革命英烈之李美群.今日头条.2023-12-17

“马前托孤”烈士遗孤隐姓埋名40载(图)-赣州频道-中国江西网首页.中国江西网.2023-12-17

巾帼英烈,年轻的身影至今栩栩如生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