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荣,南京大学教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下水运动的模拟技术研究与教学,曾主持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各一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教委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教学工作曾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改革一等奖1次,南京大学教学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
人物经历
朱国荣1973年9月——1977年2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习,1977年2月至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工作,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次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兼任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讲课程
目前负责五门本科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指导的博士研究生7名(含毕业2名),硕士研究生近20名,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工作。
1、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硕士)。
2、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本科)。
4、C#的数据库编程技术(本科)。
6、环境水文地质学(本科)。
7、地下水问题的并行求解技术(博士生)。
研究方向
1、地下水并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2、水资源与水环境可持续利用研究。
3、地下水系统信息科学。
4、数字地质技术与方法研究。
主要贡献
国际合作
与日本琦玉大学相关研究部门建立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正在进行包括裂隙水流模拟、核废物填埋场及周边地区元素迁移在内的多方位研究,同时互派高层次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的合作培养和研究工作。第一个赴日进修的博士生在双方的共同培养下已经完成“复杂渗流模式的地下水并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南京大学“985二期工程”的"国际化地球科学人才培养及贝加尔湖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2006年出任南京大学贝加尔综合科学考察团团长,带领40名跨学科本科生赴俄罗斯贝加尔湖进行科学考察。
校内合作研究:长期与计算机科学系赵金熙教授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双方师、生通过不定期举行学习讨论会寻找研究生长点,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并行模拟技术已经完成应用基础的理论研究,同时已完成
1、溶质运移模型和水流模型的并行模拟技术
2、水文地质参数的并行寻优技术
3、地下水模型的快速自适应组合网格求解技术
4、裂隙-孔隙水流模型耦合求解技术
5、地表—地下水流耦合耦合求解技术
的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地下水并行规划技术、地下水溶质运移问题的化学场耦合求解技术
等方面的研究。
代表著作
贝加尔湖裂谷带中部的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9),28(3),157-164
贝加尔裂谷区新构造,江苏地质,2007(1),31(1),75-76
贝加尔湖滨澳里洪地区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模式探讨,江苏地质,2007(2),31(2),90-95
使用双核计算机并行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研究,地质论评,2007(3),53(3),428-432
单纯形-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反演水文地质参数,地质论评,2007.1,53(1),92-97
地下水管理模型软件GWM简介及算例,勘察科学技术,2007(1),17-22
FEFLOW在姑山采场北帮边坡,防渗工程中的应用,勘察科学技术,2007(2),42-46
微粒群算法在反求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勘察科学技术,2007(10),
Theis解析模型的数值解及其在MATLAB中的实现,江苏地质,2007(3),31(3),
应用新型并行遗传算法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研究,高校地质学报,
FAC方法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6.11,vol.37(11),1389-1392
基于连续不确定区域的蚁群算法求解水文地质逆问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
并行模拟技术在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流模型建立中的应用,高校地质学报,2006,Vol.12,二氧化氮,210-215
The Application of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s in GroundWater Compution.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424
Paralled Optimizaion Based on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s for Htdtogeologic Parameters Eatimation.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412
Application of Fast Adaptive Composite Grid Msthods in GroundWater Modeling.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380
A Study of Optimization for Hydrogeologic Parameters whth Hybrid Simplex - Paralled Genetic Algorithm.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377
基于区域分解法的水文地质参数寻优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1),vol.33,no.207,65-68
姑山采场东北帮边坡防渗透变形研究,高校地质学报,2006.12(2),281-284
地下水数值模型的快速自适应组合网格求解方法,高校地质学报,2006(4),
马钢姑山铁矿采场东帮高边坡加固方案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10),vol.37,No.10,1348-1351
基于区域分解法的地下水有限元并行数值模拟,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vol.41,No.3,245-252
用Hooke Jeeves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寻优的研究,地质论评,2005(4),51(6),724-727
Theis公式的优选逼近求解及其在Pocket PC上的嵌入,勘察科学技术,2005(3):18-21
GMS在姑山铁矿东南区内排地下水渗流场的应用初探,勘察科学技术,2004(2),26-28
基于区域分解法的地下水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模型,地质论评,2003,49(1):48-52
Microsoft Excel软件优化基坑降水的井群设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1),88-91
地下水并行数值模拟,南京市:《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5,396-401
孝妇河源头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决策支持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8(5):32-34
地下水最优控制模型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会议文摘,2001.12,116-116
基於区域分解法的地下水FEM-BEM模型耦合原理及应用,台北市:《第四届海峡两岸尖端科学技术讨论会》论文集,2002.11
区域地质测量野外作业系统的实现,高校地质学报,2003,9(1),128-134
泰斯模型的统计分析求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2),75-78
苏锡常地区主采层地下水数值模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第1期,26~29
Biot固结理论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第2期,28-31
淄博孝妇河源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高校地质学报,2000,4(2):198-204
构造断裂发育地区的地下水流模拟,南京大学学报,1999,35(3):323-329
淄博晴纶工程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采预测的数值模拟,高校地质学报,1998,4(2):198-204
The Optimal 管理学 Modelling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in Linzi District Zibo City,Chin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science in Urban Development (Landplan 4),1993,China Ocean Press,P291-299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nd 管理学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Zibo city, China. Groundwater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Selected City Profiles. Rotterdam: A.A.Balkama, 1999, pp273-280. (ISTP收录)
Splitting Method for Two-Dimensional Phreatic Flow Equation, Applied Mathemematics and Mechanics, 1996, Vol.17, No.11, P1051-1057(EI收录)。
获奖记录
1、中国东部若干城市和矿山地下水资源综合研究,1989,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地下水运移模型,1995,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3、淄博市临淄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量模型和开采管理模型、1996,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4、水文地质边界元法、1990,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5、地学教学基地及现场教学创新的建设与研究,2003年,江苏省教学一等奖
6、马钢股份姑山铁矿采场东帮防渗工程,2003年11月,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