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淄博市寨里镇东南,与大张村交界的高地上。耕土层下为瓷片堆积,文化层厚约40-100厘米。窑址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470米,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寨里窑址”是目前唯一已知的我国北方青瓷产地,年代上限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至北齐,下限至唐朝。发展早,持续时间长,是我国北方青瓷的重要产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科学价值。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
寨里窑址 VI-125
概况
时代:北魏至唐代(公元386年—907年)
寨里窑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寨里村南大张村以北两村地带结合处,北纬36度38分,东经118度02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主要分布在寨里村与大张村交界的高地上,耕土层为黄褐色,其下为瓷片堆积,文化层厚约40—100厘米。窑址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470米,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
寨里窑址,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之一。年代为北魏(北齐)时期,发展较早,持续时间长,是我国北方青瓷的重要产地。
寨里窑址,由于年深月久,风剥雨蚀,后遇“文革”,整修“大寨田”,过去数年间,在平整土地中,多有窑址发现,出土过大量瓷片和器物。出土遗物均施不纯正的青釉,造型厚重,制作原始,窑具多用三角支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具有早期烧瓷工艺的特点。该窑址的烧造年代上限可上溯到北魏至北齐,下限可延续到唐朝。宋以后有小规模窑炉烧造。
寨里窑址,胎骨一般较薄,带灰白色,火侯较高,釉色深浅不一,没有黑斑现象。早期釉层很薄,釉面烧成斑驳不匀,晚期改进施釉工序,采用二次上釉,使釉层加厚,明亮润泽。器型以碗、盘、缸为常见。
碗的造型:深腹(曲腹)、直口、平足微凹,施青釉,釉色斑驳,外腹下部无釉,灰胎。有些碗壁上饰莲瓣划纹,粗壮质扑,颇具北方风格。盘的底部,有些划同心圆纹或莲瓣纹。
缸多有四系或作弧形或桥形。还有高足盘、玉壶春瓶,带子口的青瓷盒,这类器物均施满釉,坯胎由轮转成型,修整不甚细微,底足多挖成凹型,带有早期瓷器的特征。
简介
寨里窑址1957年全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主要分布在淄川区寨里乡寨里与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面积约22万平方米,窑址耕土层下为瓷片堆积层,厚约40~100厘米。
窑址
经历年整平土地和局部发掘,先后出土大量瓷片,均为青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盘等。碗深腹,直口,外腹下部无釉,有些碗壁上饰莲瓣纹。罐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无釉。高足盘呈豆形,下部无釉。这些器物一般造型厚重,制作工艺原始,釉色亦不纯正,窑具多用三足支钉,具有早期烧制的特点,该窑址烧造年代为北齐至唐朝,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北方青瓷产地。1984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1957年全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主要分布在淄川区寨里乡寨里与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面积约22万平方米,窑址耕土层下为瓷片堆积层,厚约40~100厘米。
调查科研发掘情况
1、勘探发掘工作
1973年在整修农田中发现窑炉遗址,青瓷片、窑具。发现黑白釉罐,匣体等。并发现古代遗留石井。(烧窑用)
1976年—1977年在遗址东北角处重点选择局部进行试掘,发现两处青瓷窑址。
1982年11月,进行全区文物调查,并采集了标本,对该遗址进行了记载。
2001年4月—6月,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淄博市文物管理局及淄川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其局部进行发掘。发掘报告已整理成册《淄川考古》,2006年由齐鲁书社出版。
2、资料整理和发表情况
《寨里发现古窑址》,《文物》1981年第4期45页。
《中国陶瓷史》、《北朝的瓷业》(第四章第三节163页)、中国文物出版社1982年5月。
《淄川考古》 齐鲁书社2006年6月。
价值评定
寨里窑址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之一。绝对年代上限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至北齐,下限至唐朝。(公元386年—907年)发展较早,持续时间长,是我国北方青瓷的重要产地。特别是1982年,在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古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寨里窑址产)被视为我国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
该青瓷莲花尊,胎体厚重,质地坚硬,造型优美,装饰典雅,施青釉,薄而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晶润,其口、颈、肩、腹、足各部位分别饰有阴线弦纹、粗绳纹、模印宝相纹、堆塑覆莲瓣纹、仰莲瓣纹,丰富多样,通体华贵,和谐统一。属国宝中的精品。
寨里窑址的代表性青瓷产品。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科学价值。
保护管理情况
1、保护管理的历史
(1)、1984年6月28日,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淄博市人民政府文件 淄政发[1984]132号
《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984年6月28日
(2)、1992年6月12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鲁政发[1992]77号
《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984]132号
(3)、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文件 国发[2006]19号
《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6年5月25日
类别:古遗址
编号:I—125
时代:南北朝至唐
2、遗址保护管理的现状
寨里窑址保护范围内,沿大张村北有一条公路穿东西方向。80年代初,在遗址中部竖一井架,准备采煤,被及时查处拆毁。90年代在路北建民房二处,现遗址处无任何现代主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