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君,男,满族,1960年3月生,岫岩满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旅游学专家,国内旅游学术界著名学者。
现任职务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首席专家
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大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主要兼职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副主任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
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学位(MT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教育厅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人民政府特聘旅游高等教育咨询专家
辽宁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委员
辽宁旅游教育协会副会长
《中国旅游研究学报》(Journal ofChina Tourism Research)编委
《旅游学刊》副主编
《旅游科学》编委
《旅游论坛》编委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
工作经历
1978.09-1982.07东北财经大学(现东北财经大学)锦州市本科班,获学士;
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辽宁省商业专科学校旅游系任教;
1993年留学英国;
1997年9月调入东北财经大学,历任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
2001.9-2005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曾任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研修经历
国内进修
曾先后在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现南京财经大学)进修高等数学、统计学、在黑龙江省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助教班取得研究生主要课程证书、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出国培训进修或访问研究,累计时间达3年。
国外进修
曾先后在1994年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作国家公派旅游管理访问学者,主要侧重环境效应和市场开发;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作国家公派旅游管理高级访问学者,侧重于旅游社会影响与旅游方法论研究。
教学指导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旅游学;旅游管理专业导论;旅游研究方法
硕士生课程:旅游研究方法;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研究
博士生课程:旅游体验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社会与文化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旅游基础理论,旅游体验,旅游文化
研究生指导
硕士研究生指导:旅游社会与文化研究。侧重于从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符号学和文化学等学科对旅游体验及其社会文化影响进行纯理论和应用研究。
博士研究生指导:旅游体验研究。侧重于构建旅游体验的系统理论,并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
科研成果
著作成果
《基础旅游学》,谢彦君著,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6),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2008).
《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谢彦君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谢彦君等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著,谢彦君、陈丽主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旅游管理应用统计学简明教程》,谢彦君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旅游市场营销》(第四版),菲利普·科特勒著,谢彦君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旅游世界探源》,谢彦君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旅游学纵横:学界五人对话录》,旅游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旅游摄影技法》,谢彦君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枯叶集》(散文随笔集),谢彦君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饭店营销学》,谢彦君、李福学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等28部著作。
学术论文
Jeffrey D, Xie Y. The UK market for tourism in Chin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 22(4):857-876.
Aramberri J, Xie Y J. Off the beaten theoretical track: domestic tourism in China.[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15, 28(1):87-92.
Xie Y, Xu J. \u003e \u003e \u003e Cultural Tourism vs Tourist Culture: Case of Domestic Tourism in Modern Beijing[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15, 29(2):81-88.
谢彦君, 吴凯. 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 旅游科学, 2000(2):1-4
谢彦君.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J]. 旅游学刊, 1995(2):41-44.
谢彦君. 以旅游城市作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J]. 财经问题研究, 1999(10):79-80.
谢彦君. 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 旅游学刊, 1998(4):41-44.
谢彦君. 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J]. 旅游学刊, 1994(1):21-26.
谢彦君, 谢中田. 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J]. 旅游学刊, 2006, 21(4):13-18.
谢彦君. 旅游体验的两极情感模型:快乐-痛苦[J]. 财经问题研究, 2006(5):88-92.
谢彦君. 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 旅游学刊, 2010, 25(1):26-31.
谢彦君. 旅游与接待业研究:中国与国外的比较——兼论中国旅游学科的成熟度[J]. 旅游学刊, 2003, 18(5):20-25.
谢彦君. 论旅游的现代化与原始化[J]. 旅游学刊, 1990(4):49-51.
谢彦君. 旅游交往问题初探[J]. 旅游学刊, 1999(4):57-60.
谢彦君, 鲍燕敏. 旅游网站的符号及其功能分析[J]. 旅游科学, 2007, 21(5):46-51.
谢彦君, 孙佼佼. 科学与哲学:旅游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路径[J]. 旅游学刊, 2016(4).
谢彦君, 孙佼佼. 黑色旅游的愉悦情感与美丑双重体验[J]. 财经问题研究, 2016(3):116-122.
谢彦君, 徐英. 旅游场中的互动仪式: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动力学分析[J]. 旅游科学, 2016(1).
谢彦君, 孙佼佼, 卫银栋. 论黑色旅游的愉悦性:一种体验视角下的死亡观照[J]. 旅游学刊, 2015, 30(3):86-94.
谢彦君, 孙佼佼. 从问题的类型看研究的属性:关于研究的社会功能的思考[J]. 旅游学刊, 2014, 29(2):11-13.
谢彦君, 马天, 卫银栋. 宣传片、在线评论和游记对目的地形象改变的实证研究——以大学生对台湾旅游形象认知变化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6(1):77-84.
等75余篇学术中文学术论文。
博士论文
谢彦君. 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视角的探讨[D].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科研课题
主持纵向课题
国家旅游局驻伦敦办事处资助课题(英国赴华度假旅游市场综合特征分析,1994);
国家教委出国访问学者研究课题(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1994);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环渤海旅游产业关联机制与合作战略研究,1996);
辽宁省教委课题(辽宁省旅游开发的区域效应研究,1996)4项;
财政部外事外汇司资助课题(执行主持人)1项(旅游发展与财政收支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一大连市为例,1998);
主持横向课题
鞍山市旅游目的地营销规划,2003;
大连市旅游资源普查项目,2004;
岫岩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
参与纵向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乔家字号:一个蕴涵着现代企业本质特征的经济组织》,2001,主要参与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身股制:一项挑战西方经典企业理论的制度安排》,2002,主要参与者)。
参与横向课题
世界旅游组织(WTO)旅游规划项目1项(安徽两山一湖旅游总体规划,2001)。
获奖情况
1996年荣获锦州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
2000年荣获大连市旅游局“行业先进个人”称号;
先后获校级科研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 6项,三等奖8项,校级教学奖2项;
2003年获大连市旅游局“行业先进个人”称号;
专著《基础旅游学》(第二版)2005年获辽宁省2003-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专著《基础旅游学》(第二版,2004年,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重点规划教材”;
专著《基础旅游学》(第二版,2004年,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精品教材;
共获奖励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