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始于1962年,位于西安市,隶属于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1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1个。

研究生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精品建校、阳光治校”方略,紧紧围绕培养符合国家、军队需求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目标,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

现状

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学校机关设四部和研究生院,下设基础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预防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护理士官系、研究生管理大队。下辖三所临床医学院,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西京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唐都医院)是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口腔医院)是全军唯一的、全国知名的口腔专科医院。

学校人才济济,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全校现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8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10名,博士导师1c71名,硕士导师30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9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名。还聘请了周光召、杨振宁等8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6个,二级授权学科47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63个,设7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19个(培育4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1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军医学重点建设实验室12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3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13个,全军医疗专科(专病)中心19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12个。

建校以来,已为军队培养了近8万名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研究生8700余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我军各级卫生机构的领导,还涌现出了被国家和军队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张华、"华山抢险战斗集体"和"模范学员大队"等荣誉称号的一批先进典型。目前在校学员5000余名,其中研究生2000余名。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十五”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77项、经费总数4.2亿元,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15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93项,近两年,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数量稳居全国医科院校和军队院校首位。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世界首例“坑面女”、罕见“缺面男”颌面修复再造术。1978年以来,先后共派出4000多人次到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医疗或研究机构留学和学术交流;接待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其中13位是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目前学校已与美、英、日、法、德、澳等国家的2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学校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图书馆1.2万平方米,藏书86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馆内设有光盘检索系统、图书资料缩微系统和拥有270多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等。校园信息网络和军队院校园区网络功能优良,覆盖全校所有单位。学校拥有教学标本陈列馆、计算机教学中心、外语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现代化的教学指挥中心、大型体育场馆、温泉游泳池等教学公共设施,为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学校和下辖的三所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医疗设备先进,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超高速CT、新型MRI、直线加速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低压舱和弹射塔等大批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未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军队重点建设大学,全校人员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品战略”为建校方针,按照“团结、求实、创新、献身”的校训,发扬“德育为先,学问为本,和谐为贵,进取为荣”的办学传统,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

职责

研究生院工作职责

研究生院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

2.根据国家计划、科技发展、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研究制订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

3.制度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研究生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遴选研究生指导教师,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对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4.承担研究生招生、分配、教学、培养、学位等方面的业务管理工作;

5.加强学科建设,参与制订学校学科建设规划,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6.学校"211工程"与"三重"建设的规划、管理与组织实施等工作;

7.统一管理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各种经费、基金,合理使用研究生教学和管理人员编制,参与确定学校涉及研究生教育的建设项目和经费预算;

8.承担上级部门和学校委托的其他工作。

历史沿革

1962年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开始研究生教育

1978年起恢复因文革中断的研究生教育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1年6月正式建院

2004年6月通过评估。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12月,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1个、自主设置学科12个,二级授权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二级(三级)学科77个;拥有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种类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种类6个,形成了以医学为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以学术学位为主、兼顾专业学位的学位授权体系。

师资力量

现有研究生导师78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94名,硕士生导师481人。导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名,有21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

科研基地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12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8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研究所25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13个,还有国家临床药理学基地3个,国家“863”细胞工程中心1个,全军临床药理基地1个。

●国家重点学科

神经科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

内科学(传染病)

外科学(骨外)

外科学(胸心外)

外科学(神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外科学(普外)

外科学(整形)

口腔基础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专业介绍

按照国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学校学科涉及6个门类,21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6月,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12400多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3500余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提名论文10篇;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6 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3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8篇。毕业生中多数成为了军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