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硕士(英文名:硕士 of academic degree,简称:学硕),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专业型硕士相对应。

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其招生考试主要为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通过者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硕士生。学术型硕士学习方式为全日制,一般为3年。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指出,要调整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比例,积极发展符合中国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改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的局面,为各行各业培养一线专业人才。自2010年,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采取“分列招生计划、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2015年,中国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达到1:1的招生比例。从2017年起,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始终小于专业型硕士。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深入打造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链条”。2025年,中国高校纷纷对学术型硕士招生做出调整。

中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基本概念

学术型硕士(简称:学硕),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专业型硕士相对应。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

学硕的招生主要通过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者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硕士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一般为3年。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发展历程

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学术性学位人才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指出,要调整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比例,积极发展符合中国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改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的局面,为各行各业培养一线专业人才。按照国家战略部署,调整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类型和布局结构,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适应新科技革命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

自2010年,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采取“分列招生计划、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同年1月,教育部对研究生结构进行了调制,在2009年总硕士研究生人数不变的基础上,减少学术型硕士3.8万名,增加专业型硕士3.8万名,并且计划往后几年继续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2015年,中国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达到1:1的招生比例。从2017年起,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始终小于专业型硕士。2020年,中国各高校及招生单位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量首次超过100万,其中40万为学术型硕士。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深入打造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链条”。2025年,中国高校纷纷对学术型硕士招生做出调整。比如,厦门大学医学院发布公告称,自2026年起暂停招收中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自2026年起,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同年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明确提到,该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培养。

学位情况

中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报考条件

中国组织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与专业型硕士区别

招生条件

学术硕士报考条件,须满足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等三个条件之一。

专业型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对于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例如,报考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等专业的人员,须满足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招生考试

研究生的考试方式包括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和推荐免试。全国统考和全国联考的科目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统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而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的相关机构组织编制。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在职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考试都可以选择在12月份进行统一考试。

入学难度

学术型硕士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调剂要求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调剂要求中提到,考生调剂基本条件是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统考科目与调入专业统考命题科目相同。学术型硕士的考试科目一般可以涵盖专业型硕士的初试科目,因此一般为学术型硕士调剂到专硕,但专业型硕士一般不能调剂到学术型硕士。

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旨在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

专业型硕士通常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例如工程师、会计师、医师、律师、教师等职业。这种学位注重实践和应用,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旨在培养经过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方式

在培养方式方面,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中国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制度,即研究生会选择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和学术交流。

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根据生源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型硕士,生源特点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主要目标是以完成学业和促进升职。应届本科生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源特点为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学习动机为更好地就业和锻炼能力,主要目标是找到合适又优质的就业岗位。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将重点放在专业课及实践课上,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制

学术型硕士主要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5年。

专业型硕士的学制一般是2-3年,并且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

学费标准

自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不超过8000元。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根据本校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收费标准确定,原则上不高于该标准(对于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可以参考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相关收费标准)。

课程设置

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同,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的课程大多偏向理论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后者的课程是多关注应用技能的培养。

导师制度

学术型硕士采用单导师制度,即研究生导师负责学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学位论文指导以及整个研究生期间的指导工作。导师在学生完成研究生论文后,会对其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并负责向导师组申请审查同意,提交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组织答辩。

专业型硕士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其中校内导师担任主要指导角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和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教授理论知识和学术指导,而校外导师则主要负责培养技能和指导实践。

读博方式

学术型硕士则有机会可以直接进行直博或硕博连读,无需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而专业型硕士一般不能直接进行硕博连读或直博,如果想在硕士毕业后考取博士学位,应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

毕业要求

一般来讲学术型硕士的毕业要求要比专业型硕士的更高一些。

学位证书

虽然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都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其毕业证也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学位证,学术型硕士的学位证上会写所选择的专业的学科门类的名词,而专业型硕士是写所选择的专业的名称,比如工科的同学毕业,学术型硕士的学位证上会写“工学”硕士学位,而专业型硕士的学位证上则写“工程”硕士学位。

社会认可度

学术型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如侧重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专业型硕士认可度相对没有学术型硕士那么高。

发展趋势

截至2025年,中国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呈现缩减趋势,部分顶尖高校已逐步取消学术型硕士项目。与此同时,专业型硕士招生比例显著提升,直博或硕博连读招生比例持续扩大。有的高校将学术型硕士定位为“博士教育的过渡阶段”,而非具有独立就业导向的学位,其培养路径逐渐向博士阶段靠拢。

参考资料

Postgraduate-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25-08-07

哈工大明确: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读博.百家号.2025-08-07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新闻网.2025-08-07

缩招学硕有利于研究生培养提质.人民网.2025-08-07

@考研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到底有什么区别?.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7

@2022研考生,一文带你了解专业学位硕士.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7

学硕与专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定向与非定向......8大考研常识,你清楚吗?.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7

研招备考 | 图中隐藏了6个考研常识,快来找一找!.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7

学硕压缩、“直博”扩招,研究生结构调整是否走得太快.微信公众号.2025-08-07

一高校明确:学硕,全部读博!.澎湃新闻.2025-08-07

教育部: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 专硕招生规模将占三分之二.教育部网站.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