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虎睛石是由自然界的蓝石棉和蓝石棉被二氧化硅胶凝体强烈交代和胶结后所形成的呈红、黄、蓝等颜色。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份及雕琢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虎睛石矿床相比是不同的,属于一种特殊类型。其幻彩效果优于国外虎睛石,淅川虎睛石有变幻无穷的图案,可以用灿若金花、美若绣锦、色似彩虹、形赛图画来形容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的稀少、美丽,深受大众的喜爱。
种类
与其它虎睛石区别
淅川虎睛石颜色丰富多彩,一小块就有多种颜色,红色像流动的岩浆,国外的颜色单一;纤维细,琢磨成猫眼时,眼线亮,随着光线改变,眼线走动,国外的比较呆板眼线并不会走动;前者颜色会随着观察变化而变化,后者只有在一定角度观察,就像石纹一样。国外的纤维粗,用十倍放大镜即可分辨;原始成分不同,前者为镁钠闪石石棉,后者为钠闪石石棉;淅川虎睛石产量极少,国外的虎睛石产量较大(纳米比亚除外);前者为块状较多,后者多为板状、片状;与纳米比亚彼得石相比,淅川虎睛石光泽亮,纳米比亚彼得石光泽比较暗淡。
可将淅川虎睛石分为宝石级;工艺级;观赏石级;普通;四类。个体差异较大,主要依据颜色、质地来划分。颜色以蓝色,蓝黄交织稀少。质地致密无孔洞,无杂质,纤维平行排列者也属罕见(可形成猫眼效应),无裂纹作为评价标准。
结构成分
sio2、Feo、Mgo、Alo3、Na2o、K2o
虎睛石颜色以红、褐为主,蓝及其它色较少,常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结构致密,原石矿物成分为镁钠闪石石棉,纤维非常细,在宝石显微镜下放大100倍也只有头发丝粗细,国外区别较大。当纤维排列整齐时,琢磨成弧面琢型时,可见猫眼效应;当多种颜色交织,结构致密时,有强烈幻彩效果。
分布产地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世界只有纳米比亚彼得石与其相似,淅川是中国虎睛石唯一矿口。因开采不出来,2011年已停止开采,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2011年之前开采的。
因其美丽,产量稀少,价格不断上扬,精品市场价为每市斤2000-3500元人民币,明显比国外虎睛石价格高(除纳米比亚外、因其精品用克计算),普通的每市斤也要500元左右。
文献记载
虎睛石因其活光四射,色如老虎眼睛而得名,又称虎眼石、鹰睛石、木变石、猫眼石、麟睛石等。
在中国,对虎睛石较早的文献记载是1918年章鸿钊先生所著的《石雅》一书,书中有这样的记述:“青石棉,质杂铁氧,屡带流彩,色黄或褐,故一称虎睛石。”
在国外对虎睛石较早有记载的发现者是一位叫彼德(SidPieters)的英国人,1962年发现于非洲纳米比亚的的一个矿场,彼德于1964年在英国的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文章并用Pietersite命名该矿物。虎睛石在世界上的产地寥寥无几,最著名的要数南非的葛利靠兰(Griqualand),其它如澳大利亚、巴西、纳米比亚也是虎睛石的主要产地。在中国习惯对来自南非、巴西、澳大利亚的虎睛石称作木变石,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地的虎睛石纤维结构较粗,与木质纤维素结构类似,给人一种木质花纹的感觉。
中国淅川的虎睛石和纳米比亚的虎睛石较为相似,都是属于微细纤维结构,纤维排列扭曲强烈,具有较强的幻彩效果。在国外对于来自中国淅川的虎睛石和纳米比亚的虎睛石习惯上称作Pietersite9(彼得石),而对于来自南非、巴西、澳大利亚等其它产地的虎睛石统称为Tiger'seye。
参考资料
中国淅川虎睛石矿物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 中国知网.中国知网.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