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栎(学名:Quercus marlipoensis)是壳斗科栎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麻栗坡县栎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麻栗坡等地,模式标本采自麻栗坡。麻栗坡栎生长于海拔1,100米的地区,多生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麻栗坡栎是一种常绿乔木,高达18米。小枝粗壮,直径约4毫米,初被黄色绒毛,后渐脱落,具有凸起的长圆形淡褐色皮孔。冬芽大,长卵形,长达1厘米,径约6毫米,芽鳞多数,芽鳞背部被黄棕色绒毛,边缘深棕色,无毛。

叶片革质,形状为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22厘米,宽6-11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叶缘具疏锯齿或全缘,边缘微向外反曲,叶背沿叶脉有星状绒毛,叶面中脉凹陷,侧脉每边16-20条,近叶缘处分叉,叶背支脉明显;叶柄粗壮,长1.5-3厘米,被细绒毛。

壳斗杯形,直径约1.4厘米,高约8毫米,壳斗壁厚约2毫米,内壁被灰褐色绒毛;小苞片卵形,除顶端被紫红色绒毛,紧密覆瓦状排列。成熟果未见。

保护

麻栗坡栎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2023年12月15日,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