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旗(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是指中国在1912年—1949年期间使用的国旗。分不同时期主要有两种即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895年,经过陆皓东的精心设计,用于革命的青天白日旗诞生。1906年冬,同盟会本部召集干事会编纂《革命方略》会议上,孙中山主张沿用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以后的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饮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01年的广州起义及次年的广州起义中,同盟会革命军均采用了青天白日满地红三色旗作为革命之标帜。1911年,江浙联军攻克东南重镇南京,12月4日,讨论筹备组,中央政府事宜决定以五色为国旗。1912年6月8日,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正式成为中华民国法定国旗。1921年4月,广州非常国会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公布旗帜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924年6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定青天白日旗为党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928年10月8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73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的决议案。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五色旗成为民国国旗。1949年,中国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大陆解放,此旗遂废。
中华民国国旗主要有两种,即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五色旗:1912年1月10日,五色旗定为国旗、,该旗使用时间较早。图案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古、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特点是创意根据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五色也可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1927年,正式定为国旗,是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的标志。从诞生到高悬于国门之上经历过艰难曲折的历程。提出沿用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增加红色于其上,纪念诸先烈为此旗流的血。并解释改作红、蓝、白三色,以符合自由、平等、博爱之真义。
旗帜历史
诞生背景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一年,11月24日,在夏威夷群岛火奴鲁鲁(火奴鲁鲁)卑涉银行华人经理何宽的住宅,二十多人正在开会(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国民党的创党日),会中,宣布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其誓词至今国人仍耳熟能详:“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次会议,是上年(1893年)孙中山、九列、郑士良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开会的结果,也是本年初孙中山与陆皓东相偕北上天津市上书清直隶总督兼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未果后的结果,和平的请愿之路不通,激进的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开始计划中。
1895年2月21日,香港兴中会总部在中环丹顿街 13号成立,对外名义是“乾亨行”,广州武装起义的计划也在策划之中。而起义军军旗也应运而生。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说:“是年二月间,孙(中山市)、杨(衢云)诸人:日在乾亨行商议攻取广州市计划,二十日(阳历3月16日)开会,议决挑选健儿三千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乘船至广州起事之方法。陆皓东提议用青天白日旗,以代清代之黄龙旗。亦于是日通过”。
发展沿革
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原是兴中会的旗帜,由被孙中山称为“吾共和第一烈士”的陆皓东于1895年设计。1900年10月8日,兴中会会员郑士良领导的惠州起义第次使用青天自日旗作为起义军旗,1901年尤列在南洋各创立中和堂亦悬此旗。
1906年,孙中山又亲自设计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两旗因中国同盟会沿用而产生一定影响。但由秘密团体改为公开政党的中国同盟会和由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合并而成的中国国民党,对青天白日旗的地位皆未予以明确认定。虽然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在自己的南京总统府办公室里挂着青天白日旗,但是,后来重新转入地下的中华革命党一度宣称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时,孙中山还是会时不时提醒,“吾党亦宜一律沿用”的仍是五色旗。
1907年6月初,革命党人在潮州黄冈起义及惠州七女湖起义中,首次打出了三色旗。此后,南洋革命党人的《中兴报》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报》的月份牌上,皆将匈牙利国旗和青天白日旗作为标志印出。
1907年,日本政府在清廷压力下驱逐孙中出境,孙中山遂携汪精卫、胡汉民离日赴南洋,临行前重议国旗。孙中山一秉初衷,仍坚持用青天白日旗,黄兴则力主井田旗,认为此乃社会主义象征。孙中山指资有复古之嫌,众人多附和孙中山意见,黄兴虽不赞成,但为顾大局,表示服从。
1909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官兵们都预做了大量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起义的标帜。一些革命党人早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缝制了几百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藏在被褥中运到了广州市。这时的青天白日旗图案,已经移到了旗帜的左上角,其余的3/4则以大红为底。
铁血十八星旗
“铁血十八星旗”原为共进会会旗,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征“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代表《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冀、充、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
1911年,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将铁血旗从日本带到湖北,并邀请赵师梅和赵学诗帮忙绘制。刘公阐明图案的含义:“红地和黑九角星象征铁血,就是说革命必须使用武力,以热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10月9日下午4点,位于汉口宝善里14号的共进会秘密机关因制作的炸弹不慎发生爆炸,俄罗斯巡捕闻讯赶来,查获了多件铁血十八星旗。
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革命发动当晚,一举获得了成功。但领导起义的同盟会对于这个胜利的果实,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就连孙中山自己也说:“武昌只成功,乃成于意外”,所以革命者没有来得及准备国旗。革命党人临时决定以铁血十八旗为临时国旗。“铁血象征革命,18颗星代表18个省。同年10月11日黎明,革命军攻克武昌。11日上午,革命者把裁缝店内发现的两面铁血旗,挂在了武昌城迎风招展。随即,军政府决定以铁血十八星旗为革命军旗。由于在湖北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将铁血十八星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的呼声就越来越高。
1911年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在上海召开讨论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会议。当会议商讨到中华民国国旗问题时,湖北代表认为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打响,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中国民国国旗最为合适,江浙代表建议以五色旗作为新政权的国旗,福建省方面建议以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后经协商,会议决定以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作为海军旗帜使用,而铁血十八星旗则为陆军旗。该国旗议案未被大元帅的黄兴公布,所以被搁置再议。
五色旗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东南重镇南京。12月4日,各省留沪代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都督等在上海会议,讨论筹组中央政府事宜。此时孙中山还在海外,没有参加会议。与会者提议中央政府设于南京,举黄兴为负责筹组中央政府的大元帅。会议还提出,中央政府以“五色旗”为临时国旗,一揽子推出的还有陆军旗、海军旗、大元帅旗、副元帅旗等。
上海的报纸很快抢先刊发了有关旗式图案,五色旗开始以国旗的名义闪亮登场。五色旗以红、黄、蓝、白、黑5色横长方条自上而下排列,代表汉、满、蒙古、回、藏等民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也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同盟会中部总会和东南立宪派骨干人物宋教仁、陈其美、程德全、庄蕴宽、赵凤昌等是五色旗的主要推手,其中有“民国产婆”之称的赵凤昌便是旗帜的设计者。
色彩温和的五色旗的诞生以及被各方面迅速认同,标志着辛亥革命期间的旗帜从紊乱走向有序——起初诸旗并举,白旗之外,以青天白日旗、铁血十八星旗应用范围较广,此后便是五色旗独领风骚——这也意味着推行“种族革命”、以“关内十八省”为畛域等观点被扬弃,而争取版图完整、和平建国的“五族共和”理念渐占上风。
五色旗的实际应用始于上海市,1911年12月17日,沪军都督府即向全市颁发标准统一的“五色民国旗”。但它在更大范围内成为公认的政治符号,还是得力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在这当口,五色旗因“改朝换代”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世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1911年12月28日,南京各省代表会议通电全国,确定12月29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号召“凡中国国民应于是日悬挂国旗以志庆典”,南京从29日起“一律悬挂五色国旗”。当时,临时大总统的选票上端就已经印上了两面五色旗交叉的图案。12月31日,沪军都督陈其美“出示晓谕”,“自明日起各界一律悬挂国旗,以昭庆贺而光大典”。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仍提出以五色旗为国旗,议案依旧没有通过。在国旗方案的讨论期间,国内悬挂的旗帜并不统一,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悬挂的是五色旗,湖南省、湖北、江西省等地悬挂的旗帜铁血十八星旗,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悬挂的是孙中山钟情的青天白日旗。在南京,使用较多的是五色旗与铁血十八星旗。
武昌起义后,各省革命军所用旗帜多达五种,及至1912年1月上旬,临时参议院曾议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示汉、满、蒙古、回、藏五族共和之意。改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孙中山让位袁世凯之后,参议院迁往北京,对于国旗样式虽有剧烈争议,但最后仍用旧制。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将方案报请孙中山颁布。
1912年1月12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咨请参议院复议国旗案,在咨文中指出:五色旗之历史、取义皆不确当;青天白日旗则史绩光辉,取义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平等自由之义,著于赤旗,亦为三色。由于孙中山很快让位于袁世凯,此议未能实行。
1912年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认为“本院为全国立法机关,于国旗统一当然有议决之权,"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当以五色旗为国旗交付表决时““议员全体起立,三呼皇帝,”一致通过。1912年5月,民国临时参议院一致决定将五色旗定为国旗。6月8日,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制令颁行全国。
1913年各省讨袁失败后,孙中山于1914年6月在东京筹组中华革命党时,又公开宣布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其所颁发的党证、委任状及奖状等,均印有国旗与党旗各一面。到了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市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公开宣布废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分别制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军旗。
1914年,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于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用五色旗作为党旗。孙中山在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宣布禁用五色旗,国旗为青天白日旗。当时,北洋政府仍是统治全国的政权,普遍认同的是五色旗,青天白日旗并不被接受。
再次启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1年4月,广州非常国会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一个国家,两个政府。一个是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总统是徐世昌,旗帜是五色旗;一个是广州市的中华民国政府,总统是孙中山,旗帜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2年元旦,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首次飘扬在“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的桂林市大本营上空,但不久后的陈炯明叛变又使之归于沉寂。1923年2月,孙文重回广州就大元帅职,街头飘拂的依然是五色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同年6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定青天白日旗为党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
1925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成立,明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次年7月,广东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打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前进,随北伐革命军节节胜利,此旗推广范围亦日益扩大至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黄河流域。迄至1927年12月29日,奉系张学良为大势所迫,决意归顺国民政府。与张作相、万福麟等通电全国称:“于即日起宣布遵守兰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是即日起,东北地区及热河省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一律废五色旗,改悬新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0月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73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的决议案,制定并通过了《党旗图案》和《国旗图案》,议决交由国民政府讨论制定《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公布,并有具体的“画法说明”,“尺度比例”等。11月2日,国民政府第五次国务会议议决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国徵国旗法》。该法规定:“中华民国国徽定为青天白日。”“中华民国国旗用红地”,“上方之右为青色长方形”,“中置国徵上之白日青圈及十二道光芒”,“旗杆上置红色圆顶”之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从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遂成中华民国第二面法定之国旗。以后在外交场合、国家典礼上均使用此旗。而在中国国民党的会议上则用青天白日旗,会议开幕闭幕时,全体代表均须向党旗三鞠躬。海陆空军军旗亦用此旗。
1928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明确宣布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地区宣布“易帜”,废止五色旗,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至此,五色旗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1931年7月,国民党中常委制定了《党旗国旗之制造及使用办法》,1934年8月又修正了该办法,改名为《党旗国旗制造使用条例》。1935年再次修订了该条例,并制定了《制售党国旗商店管理办法》。1937年5月,制定了《党国旗升降办法》和《处置破旧党国旗办法》。
1935年7月15日,蒋介石在出席成都市各界联合纪念周会议时,作了《国旗的意义》讲演,略谓此旗乃独立自由的中华民国之具体象征。“青天的色,就是指示中国国民要有崇高伟大的志气,白日的色,就是指示中国国民要有光明洁净的心地,红地的色,就是指示中国国民要有热烈牺牲的精神。
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在大会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中,将1928年国民政府第五次国务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载入内。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要求全国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均应该悬挂。
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底,左上角青天白日”,将国旗入宪。1949年,中国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大陆解放,此旗遂废。
旗帜设计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设计
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对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的制作规格有如下规定:
第三条
第四条
规格
配色
虽然“《中华民国宪法》与《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并未规范国旗之配色标准,但根据国民政府内政部之建议,绘制国旗时应求颜色纯正,故有后列之配色参考:
象征意义
青天白日旗为早期同盟会员陆皓东所创,而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则实出孙中山所手订。国旗由红、白、青三色组成,国旗左上角所排列的十二叉光,是重要标志,经孙中山阐释,叉光代表干支,故应排列十二,以代时辰。国旗面积约3/4为红色,也是孙中山增添的。
五色旗
设计
清末辛亥革命成功后,五色旗一度被各省推为当时的国旗。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的汉、满、蒙古、回、藏五大民族。五色旗由于产生于辛亥革命时期,对当时的民众影响很大,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
象征
江苏省都督程德金及中国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等认为:五色旗之创意根据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以红、黄、、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古、同、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寓义其当。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藏色,五色也可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爾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节。国不能没有,法定国旗又未产生,已获国旗提名的五色旗便成了实际上的代国旗。表达了一种民族平等、民团结的观念。
相似旗帜
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英文:Blue Sky with a White Sun),青天白日旗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第一面旗帜。旗面为蓝色,代表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初旗中叉光多寡不一,后孙中山解释又光代表干支,应排列十二,表示十二时辰,遂成定制。革命党拟于发动广州起义时用此旗取代清朝的黄龙旗,因广州起义爆发前就被清政府镇压,该旗并未使用,该旗的设计者陆皓东殉难。
青天白日旗原是兴中会的旗帜,由被孙中山称为“吾共和第一烈士”的陆皓东于1895年设计。1900年10月8日,兴中会会员郑士良领导的惠州起义第次使用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旗,1901年尤列在南洋各创立中和堂亦悬此旗。
萨摩亚国旗
萨摩亚国旗于1949年2月24日作为联合国托管西萨摩亚的区旗而制定,1962年1月1日萨摩亚独立时被采用为国旗。旗地为红色,左上方的蓝色长方形内绘有南十字座。1948年设计当初,南十字座和新西兰的国旗一样仅有四颗星,1949年追加了第五个星。红色象征忠诚、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表示爱国心。
相关事件
要求旅游团打“中华民国国旗”
2005年9月,据台湾媒体报道,民进党“立委”蔡启芳昨声称,为提升“中华民国”能见度,将提出临时提案,要求领队、导游带团出岛必须手执以“中华民国国旗”为底,标上R.O.C.(TAIWAN)、带团旅行社名称的团旗。
据悉,蔡启芳称,“中华民国”的名称一到岛外就销声匿迹,绝大多数“官方机构”变成“民间机关”,参与国际事务困难,反而是民间旅游、商务活动打响台湾知名度。他说,去年出岛人数多达约七百七十八万人,如果领队、导游手执“中华民国国旗”的团旗,宣传“中华民国”效果更佳。同时可由台当局发给旅行社奖励金。
赴台前夕台北街头拆除“中华民国国旗”
2008年10月,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撰稿人周先报道:台湾联利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电视台2008年10也29日报道,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即将访台,台北市政府10月28日晚间开始拆除台北市区插挂的“中华民国国旗”,惹来绿营非议。台北市政府民政局说,每年旗帜插挂的时间早有明文规定,不必过于泛政治化。
报道说,午夜12点,旗帜公司忙着拆除台北市仁爱路上一整排的“国旗”,旗杆旗帜被成捆放置,小货车上清晰可见。
在“陈江会”举行前夕拆旗,惹来绿营市议员的不满,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科长李富锦解释说,插挂旗帜期限是到10月28日,所以29日就开始拆。他说,整个插挂作业有明文规定,并非因为陈云林要过来,所以做调整。
2013年5月,台湾《联合报》报道,1854年成立的旧金山“中华总会馆”5月25日召开商董月会,以一票之差通过临时动议,撤下悬挂已久的“中华民国国旗”。台北市“驻旧金山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傅正纲表示,当天动议仅获简单多数支持,依照中华总会馆的章程并不算正式通过。
白宫的图卡上秀出“中华民国国旗”
2016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2日晚间的国情咨文演说,白宫照例透过官网直播,并自制图表,在奥巴马介绍美国领导65个伙伴“国家”对抗“伊斯兰国”时,白宫的图卡上秀出“中华民国国旗”。这是奥巴马总统任内最后一次的国情咨文,一向擅用科技与新媒体的奥巴马团队,投入许多资源在白宫建立犹如专业的“自媒体”般,直接与民众沟通,在奥巴马介绍不同主题时、搭配出现不同图卡介绍相关重点内容。
当奥巴马提到美国引领世界各国对抗IS时,白宫官网直播的画面右方,出现了65个与美国携手合作对抗IS的“国家”,从画面下方往上数的第二行,也就是美国与英国并排第一行的正上方,“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就出现在白宫直播的画面中。
参考资料
民国五色旗出自赵凤昌之手 一度被孙中山搁置.中国新闻网.2024-08-10
致公党旗——井字旗.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2024-08-10
孙中山与青天白日旗 ——从革命理想到政治图腾.“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4-08-10
民国五色旗曾惹孙中山不满 问世七月才启用.人民网.2025-05-03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国旗 .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2024-08-10
Official Flag and National Anthem of Samoa Act 1994.mjca.2023-10-19
中国台湾拟临时提案 要求旅游团打“中华民国国旗”.北方网.2024-08-21
陈云林赴台前夕台北街头拆除“中华民国国旗”.中国新闻网.2024-08-21
美旧金山中华总会馆决议撤下“中华民国国旗”-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8-21
白宫网站列举反IS伙伴 现“中华民国国旗”(图)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新闻.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