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都洛岛战役(菲律宾语: Labanan sa Mindoro)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之间在菲律宾中部的民都洛岛上进行的一场战役,时间为1944年12月13日至16日,属于菲律宾战役。美国军队的目标是在民都洛岛建立一个基地,以支援进攻吕宋岛的仁牙因湾战役。美国陆军部队在美国海军和美国陆军航空兵(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支持下,对民都洛岛进行了两栖登陆,并击败了那里的日本帝国陆军(IJA)部队。除了对美国舰船进行的神风(自杀式)袭击外,日本海军和陆军航空兵并未展开重大抵抗。美军在此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成功击败了日军,并在三天内消灭了民都洛岛的日军力量。美军在此战役中得到了当地菲律宾人民的游击队的协助。美国占领民都洛岛是为了在那里建立可以覆盖北吕宋岛林加延湾的战斗机的机场,为接下来计划的菲律宾下一次重要的两栖入侵做准备。地面战斗机掩护对这次行动至关重要。民都洛岛还可以作为美国军队前往吕宋岛作战的前沿基地。
简介
民都洛岛战役是美军与日军于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宾群岛北面之民都洛岛爆发之战事,美军希望在此岛建立一个基地以支援进攻吕宋岛的仁牙因湾战役。
背景
在支援进攻吕宋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需要一个比雷伊泰岛更接近北部岛屿的地方,民都洛岛是基于这个策略之下的最合逻辑选择,该岛距离吕宋岛南部大约相等于纽泽西州南北距离之一半,岛上多山,只在海岸有少许平原,几乎每天下雨及湿度很高,岛上日本守军数量很少。由于来自南方的云层被高峰挡住,导致几乎每天都有降雨和高湿度,成为疟疾和其他热带疾病的滋生地。然而,岛上的日本防御力量很少。
由于在雷伊泰岛上建筑的简易机场状况不佳,美国军队希望夺取民都洛岛的机场以支援进攻吕宋岛的军事行动,本来在该岛北面之滩头登陆最为理想,但会受到在吕宋岛南部的日本空军骚扰,因此在美军选择在西南面接近曼加林湾的圣何塞作为登陆地点,这裹是民都洛岛最理想之深水港。
由沃尔特·克鲁格中将指挥的美国第6军团被指派进攻民都洛岛,他把此任务交给由罗斯科·B·伍德拉夫少将指挥的美军第24步兵师,由其中的第19步兵团及独立的第503伞兵团执行此项任务。
主要之战事发生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及支援舰只遭受神风特攻队之自杀飞机攻击,自从莱特湾海战的最后阶段以来,日军不断以神风特攻战术反击,在1944年12月,日军改善了此战术。
1944年12月13日,登陆日前2天,神风特攻队袭击了入侵之美国军队舰队,轻巡洋舰纳什维尔号被击中,130人阵亡,190人受伤,登陆舰队指挥官威廉·C·邓普尔海军中将亦受伤,另外自杀飞机亦击沉2艘坦克登陆舰及击伤数艘其他舰只。
之前,美军在12月初轰炸附近岛屿上机场,它们报告在空中及地面上击毁超过700架日军飞机,但仍然未能阻止神风特攻队之攻击。
战役过程
12月15日,进攻行动正式展开,天气晴朗令美军海空力量包括6艘护航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及其他支援舰只可以出动对抗守军之微弱抵抗,由于在莱特湾海战的登陆舰艇不足,第503伞兵团在曼加林湾实行空降同登陆部队会合,驱逐舰为登陆部队提供炮火支援及防止日军空袭,2艘登陆舰被自杀飞机击中,1艘沉没,另1艘被击伤。
在一次救援行动中,美国军队驱逐舰莫尔号在舰长获嘉·M·科士打指挥下前往着火的路易斯·戴奇号 (已装满燃料及弹药)救援全体船员,突然在路易斯·戴奇号甲板上发生数次爆炸令莫尔号受到严重破坏,在船身被炸开4个大洞,莫尔号上有1人死亡、13人受伤,但莫尔号仍然接收路易斯·戴奇号上的88名船员。
1,000名日本守军,连同200名原本增援雷伊泰岛时在运输船被击沉时被救起之日军快速撤入山区,其中300名日军曾突袭岛上北面之警戒站同第503伞兵团激战,但美国军队仍然在48小时内占领全岛。
总结
日军共有200人阵亡,375人受伤,第24步兵师损失18人,81人受伤,第一天结束时,美军工兵已修建机场准备进攻吕宋岛,13天内已有2个机场完工,同时,这些机场令美军飞机在进攻吕宋岛滩头时提供更紧密的空中支援、袭击神风特工队基地及来往吕宋岛及台湾之间的船只。这些机场还被战略轰炸机,特别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的B-24解放者轰炸机,用于打击从台湾到吕宋岛的日本船只。这些轰炸机还在南中国海上空活动,并与海军合作封锁了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