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徵寺又名包头召,蒙古语原名“布特苏木”,又称“福徵寺”。它是旧包头市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也是“巴氏家族”的家庙。“巴氏家族”信奉藏传佛教(黄教),当时为便于集体祭祀和进行宗教活动,由“巴氏家族”的各户集资所建。
建成于清代康熙,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在历史上,它不仅是一个宗教活动和蒙汉聚会协商问题的场所,而且还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包头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秘密联系点之一。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包头的第一个党组织-----包头工委在福徵寺诞生。1964年被包头文物管理处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被中共包头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基本介绍
福徵寺为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青砖青瓦,古朴庄严。楼底为经堂,正中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像,前堂供奉藏传佛教师祖宗喀巴像,还有可供多名喇嘛诵经的坐床。逢年过节,巴氏家族都要来福徵寺聚会,举办游牧民族的春祭和秋祭等宗教活动。
1925年春,李裕智在该召东大院正房组建中共包头市工委,为中共在包头活动之始,该召曾掩护过李裕智、吉雅泰、奎壁、李森、刘仁等中共党员。
参考资料
包头红色地标的那些历史记忆丨本期地标:福徵寺(中共包头工委旧址).腾讯网.2023-11-19
内蒙古包头福徵寺(包头召).寺庙信息网.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