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崇友,教授(博导)。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现任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杂志编委。在数学的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成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部。代表著作《Frame与连续格》,《几何学引论》。

人物简介

郑崇友,教授(博导)。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现任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杂志编委。

工作业绩

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986),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一等奖(2001),教材《几何学引论》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数学的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成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部。代表著作《Frame与连续格》,《几何学引论》。

主要简历

1956年9至1962年7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

1978年5月调入首都师范大学

1978年至1980年在物理系主讲高等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1980年起在数学系为本科生主讲解析几何、一般拓扑(拓扑空间)与代数拓扑等课程,以及研究生基础课拓扑学等课程。

1985年9月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7年起指导博士研究生,已培养硕士、博士26名。

长期以来从事纯粹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完成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多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格上拓扑与模糊数学的研究领域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1项,研究领域涉及L-拓扑空间、Locale理论、Domain理论和格上度量理论等,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Frame和连续格》等多部著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与上述各类工作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学术奖,1986年),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和一等奖(2001年)各一次,主编的《几何学引论》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

研究成果

教研领域

参与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高师数学专业几何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工作(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

主持北京市教委200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几何学引论》(修订)(2004年3月15日至2005年6月30日)

主持首都师范大学《空间解析几何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

主持北京市精品课程《解析几何》(2004年11月起)

教研成果

研究成果《高师数学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9月

主编的《几何学引论》(高教社,2000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10月

《几何学引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科研成果

•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格上拓扑中若干问题的研究》(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

主持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模糊推理及其逻辑基础》(2002年6月至2004年3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拓扑及其相关领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

•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格上度量理论,模糊系统与数学,3(2000),1-10

连通Locale的基本性质,数学进展,30(3)(2001),247-251

Paracompactness in L-topological spaces,Fuzzy Sets and Systems,129(2002),29-37(SCI)

格上点式一致结构的刻划与点式度量化定理,数学学报,45(6)(2002),1127-1136

L-proximities and totally bounded pointwise L-uniformities,Fuzzy Sets and Systems,133(2003),321-331(SCI)

L-fuzzy Domain及其相关性质,模糊系统与数学,2(2004),1-7

关于单状态变量的局部分岔问题中的内蕴理想,数学进展,2(2005),194-200

Metrization theorems in L-topological spac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149 (2005) , 455-471(SCI)

• 出版的学术著作

《Frame与连续格》(第二版)(郑崇友,樊磊,崔宏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