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心理结构》是日本精神病学医师、精神分析学家土居健朗的著作,原名《“撒娇”的构造》(日语:甘えの构造)。该书于200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为阎小妹。土居健朗在书中详细讨论了“甘え”这一概念,它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和韩国语境中的“撒娇”有相似之处,或译作“娇宠”“嗔怪”“卖萌”等。土居健朗将“甘え”描述为日本人特有的一种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好感和依赖的心理特质,类似于孩子怀着父母会宠爱自己的假设行为。他认为,理想的关系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其他关系应该努力达到这种亲密程度。
内容简介
本书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细心地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用语,分析日语词汇,列举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的为人处世,对一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话语、动作,乃至心理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总结出日本人的依赖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一特征创立针对日本人的独特的心理分析法与理论。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现代社会各种各样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目录
导读
出版30周年纪念
作者序言
第一章 依赖心理的研究
第二章 彼此依赖的社会
表示依赖心理的熟语和词汇
义理和人情
“他人”与“客套”
内与外
“顺从”与“吸收”
罪恶感与耻辱心
依赖心理的社会体制
第三章 依赖的逻辑
语言与心理
依赖的词源
依赖的心理原型
依赖心理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依赖与自由
关于“气”的概念
第四章 依赖心理的病理
偏执症的心理分析
对人恐怖症
执著
同性恋感情
懊悔与遗憾
受迫害感
没有主见
第五章 依赖心理与现代社会
青年期的反抗心理
现代人的异化
父权失坠的社会
连带感、罪恶感、受害者意识
逆反的时代
附:再论依赖心理
(一)“依赖”的词义
(二)依赖与认同
(三)个人与集团
文献
人名索引
丛书信息
日本学术文库 (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风土》,《日本官僚制研究》,《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等。
补充内容
《依赖的解剖》最初于1971年以日语出版,后由约翰·贝斯特翻译成英文,并于1973年出版。土居健郎在书中提出了“甘え”的心理原型在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心理,这种渴望亲近接触的发展构成了甘え。他进一步阐述,这种基于婴儿与母亲关系的原型在日本提供了人际关系的一般模式,尤其是在一个人地位高于另一个人的情况下。土居健郎还指出,甘え的概念并不仅限于日本,但日本人是唯一已知有广泛词汇来描述它的人群,因为它是日本互动和习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还提到,非语言的共情猜测(察しsasshi)、对决策一致同意的喜爱、自我表达的模棱两可和犹豫(远虑enryo),以及建前和本音的动态是日本人的甘え心理的交流表现。
土居的作品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其充满了轶事和不准确之处,但也有如美国精神病学家弗兰克·约翰逊等人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专门撰写了书籍对土居及其批评者进行了全面研究。尽管存在争议,土居健郎的理论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