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设计手册》是2004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概括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真空技术水平及国际真空发展趋势。

基本信息

主编

达道安

副主编

邱家稳

编著者

肖祥正 刘玉魁 谈治信 崔遂先 王先路 李旺奎 张涤新 李得天 李正海 胡炳森 王荣宗 范垂祯 薛大同 张景钦 许启晋 曹慎诚 达道安

技术编辑

崔遂先 谈治信

责任编辑

唐应恒 邢海鹰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7月

真空设计手册

《真空设计手册》(第3版)是在前两个版本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实用工具书,适用于真空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科技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学参考书。第1版分为上下两册,分别于1979年5月和1981年6月出版,是我国首次出版的真空科学技术与工程工具书。它概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真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国际趋势。第2版于1991年11月合并为一册出版,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受到真空界科技人员的欢迎。第1、2版共重印4次,发行量达到25000册,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许多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希望兰州物理研究所能再次修订,反映1991年以来十年来的真空科技新成果、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为此,兰州物理研究所领导决定编写第3版《真空设计手册》。《真空设计手册》(第3版)反映了当前中国真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国际趋势,保留了第2版的主要章节,并进行了修改和添加,特别是增加了极高真空技术及应用一章。全书内容丰富,260万字,2000幅图表,涵盖了真空基本概念、真空技术基础理论、真空设计、真空检测、真空工艺及材料、真空装置及仪器等方面的内容。结构清晰,图文并茂,读者可以轻松查阅从低真空、高真空、超高真空到极高真空领域的真空技术和真空工程资料。第3版的特点包括:1. 删除了原有章节中不再适用的内容,增加了新的内容;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了名词术语、图表、公式、数据、符号等,使得手册提供的资料更具有时效性、可靠性、实用性。2. 更新了第2版中过时的标准和内容。手册包含了大量现行的真空技术标准,涵盖基础标准到产品标准,从各类真空泵和真空机组的型号、参数到性能测试方法等,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科技人员的需求。3. 新增内容覆盖了各个章节,如无油立式节能往复式真空泵、干式真空泵、水蒸气喷射泵的技术特性、设计要点,以及磁流体密封、磁传动技术、离子束刻蚀技术、真空预冷处理技术、真空保鲜工艺、纳米材料制备、航天器用材料质量损失、真空清洁处理工艺等。4. 增加了第十六章极高真空技术及应用,总结了国内外极高真空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极高真空技术的发展水平,为极高真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和经验。5. 补充了四极质谱计、真空计量、校准、真空容器设计计算、真空镀膜技术、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内容;附录中增加了常用设计所需的其他技术资料,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修订了常用真空技术标准目录。6. 增加了真空装置自动控制的内容,概括了真空装置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补充了油扩散喷射泵、油扩散泵的设计计算内容。手册第1版的主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真空学会原理事长、著名真空专家金建中教授。手册第2版的主编是中国真空学会原副理事长、中航集团航天部兰州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达道安研究员,副主编是原副所长李旺奎研究员。崔遂先、谈治信为手册第1、2版技术编辑。《真空设计手册》(第3版)的主编仍是达道安研究员,副主编是邱家稳研究员。全书技术编辑仍由崔遂先、谈治信担任。全书作者按章节顺序排列有肖祥正(第一章,附录),刘玉魁(第二、八、九、十章),谈治信(第三、四章,附录),崔遂先(第五、六、七、九章),王先路(第十章),李旺奎、张涤新、李得天、李正海(第十一章),胡炳森、王荣宗(第十二章),范垂祯(第十三章),薛大同、张景钦(第十四章),许启晋、曹慎诚(第十五章),达道安(第十六章)。谈治信同志仍负责全书协调组织和对外联系工作。参与手册编写的人员还包括闫鸿祥、曹艳秋、孟静蓉、陈月琴、赵光平等人。本手册由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从第1版到第3版历时25年,得到了该社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王礼国、宋桂珍为手册第1、2版责任编辑;唐应恒、邢海鹰为第3版责任编辑。他们在手册的出版工作中投入了很多心血。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全国高校、真空科研单位、真空企业的众多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他们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对手册的编写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此,手册编委会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写水平有限,涉及内容较多,手册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真空设计手册.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 .2024-11-16

真空设计手册.豆瓣读书.2024-11-16

真空设计手册(第3 版). 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