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伟,男,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湖基因编辑中心主任,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栖教授。黄志伟教授长期从事免疫与感染疾病方向的基础研究,致力于解析抗原介导的免疫细胞受体(TCR、BCR)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揭示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基本科学规律,并为免疫疗法提供新理论和新技术。
黄志伟1979年出生于如皋市吴窑镇,2003年本科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2008年获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黄志伟发表了CellHost \u0026 Microbe、Nature Structural\u0026Molecular Biology论文,2009-2012年在哈佛大学免疫与感染疾病系做博士后。2012年,黄志伟作为引进人才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并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2014年1月8日,黄志伟发表了一篇Nature论文,该研究成功揭示了艾滋病毒力因子Vif结构,为艾滋病的靶向性治疗提供了结构基础。该成果对攻克艾滋病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也标志着中国在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沿。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6年,黄志伟被任命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8年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基因编辑“制动装置”被破译,该成果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同年11月,黄志伟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3年8月黄志伟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黄志伟,1979年出生于南通市,2003年本科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2008年获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读博期间,黄志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CellHost\u0026Microbe论文、一篇NatureStructural\u0026摩尔cularBiology论文,2009-2012年在哈佛大学免疫与感染疾病系做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12年,黄志伟作为引进人才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并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2014年1月8日,加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不满两年,黄志伟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一篇Nature论文,这也是哈工大历史上第一篇Nature论文。该研究成功揭示了艾滋病毒力因子Vif结构,为艾滋病的靶向性治疗提供了结构基础。该成果对攻克艾滋病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也标志着中国在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沿。
2016年,黄志伟被任命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黄志伟团队2014年的这篇Nature论文,把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科院带入了人们的视野,社会开始真正了解哈工大的生命科学。2016年,哈工大成立了生命科学中心,黄志伟任中心主任,作为哈工大首个学术特区,生命科学中心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人事自主权以及人才培养体系,试点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与创新。
2021年,黄志伟教授加盟西湖大学生命科学院,组建西湖基因编辑及应用中心免疫功能与机制实验室。2023年8月黄志伟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科研成果
综述
黄志伟教授长期从事免疫与感染疾病方向的基础研究,致力于解析抗原介导的免疫细胞受体(TCR、BCR)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揭示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基本科学规律,并为免疫疗法提供新理论和新技术。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免疫(自免疫)激活、记忆、损伤的功能与机制、细菌适应性免疫系统(CRISPR-Cas系统)及其被噬菌体拮抗的分子机制、发现和设计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用于疾病治疗、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设计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等等。
一、研究免疫和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可溶/膜蛋白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细胞表面受体犹如天线一样感知胞外信号并对之做出反应。我们对参与重要细胞信号转导的膜上受体/配体配位化合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将用来回答以下问题:配体是怎样被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如GPCRs)识别的?他们相互识别的专一性/选择性是如何实现的?结合配体后,受体的构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受体构象的变化是如何激活或抑制胞内信号途径的?调控蛋白又是如何调控受体的功能的?另外我们还研究参与免疫和神经信号转导的重要胞内蛋白(复合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二、研究参与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分化、活性调节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炎症体激活。
除了上述结构生物学及信号通路方面的基础研究外,对在免疫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的可溶/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并利用这些结构信息理性设计小分子药物治疗上述疾病。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细胞 宿主\u0026 Microbe、Nature Structural\u0026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ell Biology等杂志上。
主要论文与著作
2013年6月,《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NLRC4蛋白自抑制机制的结构基础》(晶体 structure of NLRC4 reveals its autoinhibition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黄志伟校友参与该项目的蛋白表达、纯化,行为表征等工作。
2014年1月,《自然》在线发表了黄志伟教授团队的《艾滋病病毒Vif“劫持”人CBF-β和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Structural basis for hijacking CBF-β and CUL5 E3 ligase 情结 by HIV-1 Vif)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第一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结构,破解了这一领域30余年的谜团,为艾滋病治疗开辟了研发靶向治疗药物的新途径。
2016年4月,《自然》杂志又一次在线发表了黄志伟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CRISPR-Cpf1结合crRN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The 晶体 structure of Cpf1 incomplex with CRISPR RNA)。该研究向全球首次揭示了能够在人类细胞中高效编辑脱氧核糖核酸的CRISPR-Cpfl系统工作机理,实现将DNA中的特定基因进行“关闭”、“恢复”和“切换”等精准“手术”,使战胜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成为可能。
2022年8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中心黄志伟课题组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两种亚型的人类B细胞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Cryo-EM structures of two human B cell receptor isotypes)的研究文章,揭示了BCR复合物亚基的组装、识别机制,以及发现不同亚型BCR尽管在膜内具有保守的组装模式,然而在胞外却具有不同的组装模式。
学术文献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黄志伟在团队里,亲自给学生安排课题、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并随时翻阅学生的实验室笔记本,每天和学生讨论问题。遇到一些关键的实验,他就亲自操刀。他经常在晚上就把第二天工作想法整理好,课题进展到什么程度,要做哪个实验,哪个学生要干什么,他都会及时安排好。
黄志伟指导的学生在《Nature》《Cell Research》《Nature Structural \u0026 Molecular Biology》《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和《Genomics,Proteomics \u0026 Bioinformatics》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获春晖创新奖特等奖、李昌奖、第二届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团队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奖学金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黄志伟在T细胞受体复合物的分子组装、适应性免疫机制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中国青年报评)
黄志伟长期坚持这样的时间表:早上7点多钟开始工作,深夜结束,没有周末和假期。这在很多人看来是辛苦的,但黄志伟却很“享受”这一过程。黄志伟在科研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如皋市人民政府评)
黄志伟始终坚持为国创新的初心,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去开疆扩土,选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扎根祖国的龙江大地干事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评)
参考资料
哈工大生科院院长黄志伟加盟西湖大学,曾是哈工大最年轻院长,师承施一公院士.前瞻网.2024-04-04
祝贺!这位南通籍科学家又有原创性发现!.荔枝网.2024-04-04
魅力如皋.如皋市人民政府.2024-04-04
黄志伟.石油化工学院.2024-04-04
黄志伟博士.西湖大学.2024-04-04
本科生招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04-04
哈工大黄志伟教授入选首批新基石研究员.东北网.2024-04-04
哈工大院长,加盟西湖大学.腾讯网.2024-04-05
这位南通人确认为院士候选人.新浪财经.2024-04-05
机构设置.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03-06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黄志伟教授团队四破世界级科学难题的故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2024-04-04
基因编辑“制动装置”被破译——黄志伟教授课题组成果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中心.2024-04-04
黄志伟教授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2024-04-04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3-09-02
哈工大最年轻院长黄志伟加盟西湖大学,师承施一公院士.人民号.2024-04-05
2所高校,齐发Science.澎湃新闻.2024-04-04
黄志伟.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04-04
校友黄志伟教授团队第四次在《自然》发表里程碑式研究成果.石油化工学院.2024-04-04
黄志伟课题组生信方向招生简介.黄志伟实验室.2024-04-04
2017第二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在京揭晓,Andrew McMichael、乔杰、施一公等摘得大奖.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4-04
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伟实验室.黄志伟教授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4-04-04
黄志伟教授获第20届“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04-04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暨青年科技人才论坛在校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04-04
黄志伟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日哈工大.2024-04-04
50位青年学者获2020年“科学探索奖” 其中7位为河南籍学者.大河网.2020-11-16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六十九)黄志伟:发现人体“警察”的眼睛.腾讯网.2024-04-04
优秀!哈工大黄志伟教授获颁“科学探索奖”.百家号.2024-04-04
如皋籍青年科学家黄志伟荣获2020年“科学探索奖”.如皋市人民政府.2024-04-04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六十九) 黄志伟:发现人体“警察”的眼睛.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202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