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蚧(粉黛:Drosicha corpulenta;英文名:giant mealy bugs),硕蚧科草履蚧属的一种昆虫,又名草履介壳虫、桑粉虱、蚰蜒目、柿绵蚧,为吸食果木汁液的介壳虫。分布于中国各果产区,日本、俄罗斯也有发生。
雌成虫体形如草履,个体硕大,触角一般8、9节,节上多粗毛,足粗壮,腹气门7对,脐斑3个。体多毛,沿体边缘的毛较大。雄虫体长5~6mm,翅展约10mm。体紫红色,头胸淡黑色,1对复眼黑色。草履蚧1年发生1代,以若虫和卵在树木附近建筑物的缝隙中、砖石堆里、草丛、土里等处越冬。次年出蛰活动的时间根据不同地域及其温度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中旬开始出蛰活动(由于季节原因,今年发生可能稍晚),正常情况下4月上旬为上树盛期,5月危害严重,5月下旬雄成虫羽化,5月下旬-6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下树寻找墙缝等处产卵并大部分孵化为若虫越冬。
草履蚧是多种经济林木和果树的重要害虫。草履蚧的寄主有白蜡树、槐树、臭椿、柳树、海棠花等,受害花木常发芽推迟、树势衰弱、枝梢枯萎、提早落叶,受害严重时使花木成片死亡,严重威胁着绿化景观形成。防治要抓住最佳防治时期,在危害程度低、扩散面窄、虫体孱弱易杀灭阶段进行。
特征
成虫
雌成虫无翅,体长8~10mm,扁平椭圆形,似草鞋,体背有皱褶,淡灰褐色至红褐色,体被有白色蜡质粉和微毛,周缘和腹面淡黄色,腹部有横皱褶和纵沟。触角、口器和足均为黑色。触角8节,腹气门7对,肛门较大,横裂。雄虫体长5~6mm,翅展约10mm。体紫红色,头胸淡黑色,1对复眼黑色。前翅淡黑色,有许多伪横脉;后翅为平衡棒,末端有4个曲钩。停落时两翅呈“八”字形。
卵
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成黄红色,产于卵囊内,卵囊白色,棉絮状,长15mm左右。
若虫
外形类似雌成虫,个体较小。1龄若虫2~3mm,触角5节,2龄若虫触角6节,3龄若虫触角7节。
雄蛹
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mm,蛹体长约4mm。茧长椭圆形,白色棉絮状。
分布
习性
草履蚧1年发生1代,以卵和初孵若虫在树干基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2月上旬到3月上旬孵化。若虫出土后爬上寄主主干,在皮缝内或背风处隐蔽,10~14时在树的向阳面活动,顺树干爬至嫩枝、幼芽等处取食。
生长繁殖
生长
草履蚧1年发生1代,以卵和初孵若虫在树干基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2月上旬到3月上旬孵化。若虫出土后爬上寄主主干,在皮缝内或背风处隐蔽,10~14时在树的向阳面活动,顺树干爬至嫩枝、幼芽等处取食。初龄若虫行动不活泼,喜在树洞或树杈等处隐蔽群居。若虫于3月底至4月初第1次蜕皮。蜕皮前,虫体上白色蜡粉退掉,体呈暗红色,蜕皮后,虫体增大,活动力强,开始分泌蜡质物。4月中下旬第2次蜕皮,雄若虫不再取食,潜伏于树缝、皮下或土缝、禾本科杂草等处化蛹。蛹期10d左右,4月底至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雄成虫不取食,白天活动量小,傍晚大量活动,飞或爬至树上寻找雌虫交尾,阴天整日活动,寿命3d左右,雄虫有趋光性。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雌若虫第3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并与羽化的雄成虫交尾。5月中旬为交尾盛期,雄虫交尾后死去。
繁殖
雌虫交尾后仍须吸食为害,至6月中下旬开始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于其中产卵。雌虫产卵时,先分泌白色蜡质物附着尾端,形成卵囊外围,产卵一层,多为20~30粒,陆续分泌一层蜡质棉絮再产一层卵,依次重叠,一般5~8层。雌虫产卵量与取食时间长短有关,时间长,产卵量大,一般为100~180粒,最多达261粒。产卵期4~6d,产卵结束后雌虫体逐渐干瘪死亡。有饲养观察发现,该虫进行孤雌生殖,生殖率经测定50头雌成虫最多的产卵可达2400粒,少的则182粒,平均442粒。雌虫体形大小与生殖率的关系一般成正比,虫体大则产卵量高;反之亦然。雌虫个体的差异,其产卵的始末期不同,产卵的持续时间也不一致,最早的在5月中旬,最迟的7月上旬终止产卵。
危害与防治
危害
草履蚧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下土壤中、禾本科杂草下,土面缝隙等处越夏后,冬季孵化为若虫。若虫孵化后,暂居于卵囊,随温度上升,开始出土上树为害。初夏雌虫开始下树,在土中或石块下,分泌白色卵囊,将卵产于其中,越夏越冬。
草履蚧的寄主有白蜡树、槐树、臭椿、柳树、海棠花、杨属、刺槐、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等花木的枝、干、芽。危害花木时,草履蚧不仅以若虫、成虫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干上吮吸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或枯死,而且排泄物、分泌物量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受害花木常发芽推迟、树势衰弱、枝梢枯萎、提早落叶,受害严重时使花木成片死亡,严重威胁着绿化景观形成。
爆发原因
卵孵化率较高
一是草履蚧繁殖力较强,一般每头雌成虫产卵100余粒,多者可达200余粒;二是卵囊是其双重保护伞,雌 成虫分层产的卵外有卵囊保护,当越冬卵孵化后,刚孵化的若虫仍停留在卵囊内,受到其保护;草履蚧大量的卵在适 宜的条件下,大量孵化成活是其暴发的内在因素。
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草履蚧1年发生1代,且发生期较早,多在春节前后,若虫出土上树时虫体很小,不易引起注意,一旦上树后人工防治困难;等草履蚧易被发现时,虫龄已达2龄,体壁上已被一层蜡质物覆盖,药物防治效果较差。
防治方法
冬季清园
破坏草履蚧越冬场所。草履蚧的卵与初孵若虫大多在树下枯叶、枯草和0.5-5.5cm深的土层中,可在2月底之前清扫树下枯叶、禾本科杂草,集中焚毁;同时深翻林木周围5cm左右深的土层,将土层里的虫卵翻出,破坏其越冬场所。园区内喷洒“圃彩”,杀灭虫卵和若虫。
物理阻隔
防止草履蚧上树危害。早春,在若虫和成虫上树前,可在树干下部紧贴缠绕胶带——国光树木涂白标高带,物理阻止草履蚧上树危害。
诱杀
防止成虫危害。5月下旬雌虫下树期间,利用雌虫下树产卵的习性,在树干周围堆沙土,引诱成虫产卵,集中处理。或在树基处挖直径70-100cm的圆坑,放入树叶禾本科杂草,雌虫下树钻入草内产卵,等产卵结束取出杂草烧毁。
化学防治
直接高效。应注意要抓住最佳防治时期,在危害程度低、扩散面窄、虫体孱弱易杀灭阶段进行。如果虫已上树危害,可使用“必治”800倍+“卓圃”1000倍液全株喷雾,进行灭杀处理;对于高大树木难以喷药的,或者作为预防用药,可使用“甲刻”+“园动力”进行浇灌,根据胸径和危害程度适当选择用量(甲刻使用1-2克/厘米胸径)。为防止害虫扩散,对发生区周围也应喷药防治。
参考资料
Drosicha.catalogueoflife.2025-03-13
【四新技术】又到草履蚧上树季,防治技术看这里.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