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传圣鱼面,食用油 提示:1,传圣鱼面本身含盐,加盐时要适量。

百科名片

传圣鱼面,是一种食品,是湖北黄冈的传统名菜之一。传圣鱼面,是一种食品,是湖北黄冈的传统名菜之一。它是以鲜鱼肉、精面粉、鸡蛋清、猪肉、食盐等为原料,采用民间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是一种高蛋白质、富含多种维量元素、不含胆固醇的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其口感滑嫩,味道清香,虽为之鱼,然食之却无鱼味,实乃一绝。也正因如此,它具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心肌缺血等多种功效,被誉为黄冈市“历史四宝”(鱼面、陶器、板栗、麻花)之首。

基本简介

传圣鱼面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黄冈(麻城市及附近一带)是鱼面的发源地,有几百年的鱼面加工历史。经几百年来的代代相传,最终诞生了传圣鱼面。目前,传圣鱼面俨然成为了黄冈乃至湖北的其它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必须品。

麻城鱼面生产依托明山水库、大石板水库等6座大型水库自然养殖、杨冲村、老河村万亩番薯种植基地原料,选料考究,加工独特。一位北京来客品尝麻城鱼面后,赞不绝口,作诗云:半把煮一碗,如金黄散,久煮不浑汤,捞起悠悠!

主要特点

1.沿习古老劳动人民的生产作风、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传圣鱼面一直是采用纯手工加工工艺加工而成,故一直保留着那份口感和清香。

2.原料很简单,并富含营养,属于纯绿色食品,有利健康。

3.从口感到外观,都给人一种大自然气息,大俗大雅,故吃起来常给人一种如归故里的归属感。

4.依托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黄冈麻城,凭着明山水库、大石板水库等众多大型水库自然养殖、杨冲村、老河村万亩番薯种植基地原料,选料考究,加工独特。

材料与方法

配料:鲜鱼肉(大黄鱼大耳马鲛鱼)、优质红薯粉、猪肉、鸡蛋清、精食盐等。制作方法: 1. 去鲜鱼之刺皮,取其肉剁(捶)至泥酱状,加一定比例的优质红薯粉、食盐、等原料将其调和均匀,揉搓成面。 2.将面分成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饼(此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55厘米左右长、30厘米左右宽、2―3毫米厚的厚度比较均匀“铺盖”,看上去像用红薯粉特制的大型的鼠标垫。),然后卷成卷(此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55厘米左右长的卷筒状,其直径4.5厘米左右)。 3.然后放入蒸笼中用慢火蒸40~50分钟(此时就熟了,其颜色比蒸熟的肉包略黄),出茏后摊开,待冷却后用刀横切成薄饼(厚度大概为2.2毫米),于日光下晒干,即成传圣鱼面(肉黄色)。工艺关键: 1.鱼肉一定要新鲜,肉质一定要好,以保证生产出的传圣鱼面有很好的口感。 2.卷成一卷筒时,一定要卷紧密,放在蒸笼里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1小时左右),熟了便可出笼。 3.晒干过程要把握好时间,不能太干。

典故

清代皇太极年间,一位名为李传圣的秀才在进京赶考途中,路过一瀑布。去河边饮水时,透过水雾,李秀才竟见一鹤发童颜道人正于一块硕大的青石上垂钓。道人纹丝未动,嘴里细细道:“痴儿,何不以救苍生于水火为乐?尝尝这碗羹吧。”说罢鱼竿一扬,一条鱼被卷了上来并飞入了一个瓷碗,顿时成了一碗莹白的羹,飞到了李秀才面前。饥饿已久的秀才三两下便吃了这鱼羹,只觉得味连绵滑而不腻,令他如此沉醉不能自拔。清醒过来后,发现道人早已消失。随后只听见远处传来一声“回去吧,去救救那些难民吧”。(丁卯之役)自此,每个晚上,秀才都梦到道人对他说同一句话。秀才终于觉悟了,便辞考回家,经百般尝试着终于做出了那羹一般的美味,来救济一些贫苦人家。并教他们以此挣钱谋生。百年后,秀才去世了。为了纪念秀才,乡亲们自发将此羹命名为“传圣鱼面”。

食用方法

油炸:

材料:传圣鱼面,食用油

吃法:先将食用油倒入锅中煮沸,再将鱼面开始放入油锅中炸5-10分钟(传圣鱼面呈金黄色),再捞起等油温降下即可食用。

煮食:材料:传圣鱼面100g,猪排,山药或阳芋等    吃法:先将猪排、山药或者土豆等先煮成七分熟,再加入洗好的鱼面一起煮。约20分钟左右,传圣鱼面煮至散开呈面条状即可开始食用。(由于传圣鱼面在加工的过程中已加入了食用盐,轻口味人群煮熟后只需加入少许其它调料即可。)

清炒:材料:传圣鱼面100g(浸泡5-10分钟),水2-3L,青菜10G(菠菜或小白菜均可),盐、鸡精、食用油、酱油适量,姜、葱花、蒜适量,如果加入部分猪瘦肉会更好。吃法:将清水煮沸,再放入传圣鱼面煮30分钟左右(传圣鱼面散开呈面条状),捞起传圣鱼面沥干水份。将水倒出,再倒入部分食用油爆姜和蒜,再放入沥好的传圣鱼面、青菜翻炒3-5分钟左右,翻炒的过程中加入盐、鸡精、酱油,炒熟后起锅伴以葱花点缀即可食用。提示:1,传圣鱼面本身含盐,加盐时要适量。 2,炒时如改用高压锅10-13分钟可以将传圣鱼面煮散。(温馨提示:注意把握时间!)

火锅:吃法:将传圣鱼面放入锅里,煮散后即可蘸上调料食用。传圣近景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