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兴宁 水墨珠海》是知名作家陈彦儒的散文集,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围绕该书浓厚的故乡情结和关注地方文化的特点,珠海九所大学院校于2016年9月23日晚上启动万元大奖征文活动,是次征集的内容即为《印象兴宁 水墨珠海》一书读后感,向珠海全市十余万大学生征集,获奖者除获得现金奖励外,还能得到多家单位提供的暑假实习机会。 10月10日征文活动组委会对外发布,将扩大征集范围,面向全国范围征集《印象兴宁 水墨珠海》读后感佳作。

内容简介

中新社记者陈彦儒   的《印象兴宁 水墨珠海》是一本颇具特色的散文集,全书分“印象兴宁”、“兴宁典故”、“宁水风情”、“四望嶂情结”、“水墨珠海”、“南屏晚钟”、“珠海墨痕”等十三辑74篇散文,让读者通过一本书读懂围龙屋王国——印象中的兴宁;数篇稿品味咸淡水文化——水墨里的珠海市

该书获得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任芙康、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作协常务副主席董宏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古远清中山市政协主席、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丘树宏,“文坛冷枪手”李更和知名评论家黄自华联合推荐。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任芙康在点评时称“进得陈郎两座城,穿街过巷,一路阅读下来,大致不会辜负你花费的光阴。”

阅读感受

陈郎为文开口小,掘进深,深谙散文体裁的真谛,遂具有坚韧的“本体”意识。“我”是他文中荣辱相伴的主角,“双城”是他休戚与共的载体。(任芙康语)

作者介绍

陈彦儒,原名陈镜堂,广东兴宁人。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百年老报——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记者,曾任《珠江晚报》记者,现任中央媒体——“中国新闻社”常驻珠海市中山市记者,数年发表了约165万字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散文诗;及425万字新闻作品,曾获2012年广东新闻奖   等荣誉。

作者2009年出版作品集《放牧星群》,2015年初出版长篇小说《白天失踪的少女》,该部长篇小说获得了2015年首届报业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大奖。   2016年出版散文集《印象兴宁 水墨珠海》。目前有多部作品正在筹备出版中。

专家点评

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任芙康老师写的序——

《陈郎的“双城”》(节选)

陈郎的日常工作是“跑新闻”。这份苛求节操的职业,第一要义在于真实。于是连带地约束他的文学写作,恪守言之有物。无病而呻吟的毛病,是优渥或无聊的生存状态滋养出来的,同终日警醒着忙碌着的新闻工作者陈郎无缘。

寻常的诗、文、书、画,与货真价实的锦心绣口皮肉分离,即或浪得虚名,雕虫小技的质地不会改变……单从归真返璞的文字,触摸到陈郎满腹诚恳的心思,已堪属时下稀罕。我相信,进得陈郎两座城,穿街过巷,一路阅读下来,大致不会辜负你花费的光阴。

本文发表在2015年12月20日天津市今晚报》副刊二条位置,详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