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骨,属于中药材的一种,来源于鹿科獐属动物獐的骨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
形态特征
獐,又名麕、麇、麏、河麂、牙獐,是一种小型鹿类。体重约为15千克,体长可达1米。其四肢粗壮,尾巴短小,几乎被臀部的毛覆盖。獐的耳朵中等大小,基部有两个软骨质的脊突,顶端尖锐。眼睛前方有一个狭袋形的眶下腺。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但没有跗腺和脚腺。体毛多为棕黄色,浓密且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季毛发长达40毫米,呈波浪状弯曲。幼年獐的身体上有纵向排列的白色斑点。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獐骨在中医中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认为能够补虚损,益精髓。常用于治疗虚损腰酸、滑精等症状。
配方举例
獐骨汤是一道传统中药配方,由獐骨和其他多种药材组成,可用于治疗产后虚弱、五劳七伤、虚损不足以及脏腑冷热不调等问题。
用法用量
獐骨的使用方法通常是内服,可以煎汤服用,每次剂量为15至60克,也可以用来浸泡酒饮用。
炮制
獐骨的采集通常在全年都可以进行,捕获后,需要将皮剥除,去除肌肉组织,留下骨头。新鲜的骨头可以直接使用,或者晒干备用。
参考资料
獐骨.轻壹健康 .2024-10-28
獐骨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pdf.原创力文档.2024-10-28
中药知识文库:獐骨.人人文库.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