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翅目(学名:Alienoptera)是近年发现的一类已灭绝的有翅昆虫,生活于白垩纪,与螳螂和蟑螂目有紧密联系。该目的大多数已知成员来自缅甸的森诺曼期琥珀,但也包括来自巴西Albian Crato组和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始新世绿河组的一些属。奇翅目的物种包括异翅虫属、疏远翅虫属、欧莱克奇翅虫属、奇翅虫属、顶奇翅虫属、猎手奇翅虫属、嵌灵奇翅虫属、福米卡奇翅虫属、信授虫属、梅里虫属、泰伊虫属和维切虫属等。

关于奇翅目是否应独立成为一目,目前尚有争议。Vršanský等(2018)认为奇翅目的物种应归于蜚蠊目玉门甲总科(Umenocoleoidea)之中。

分类定位

真核生物 Eukaryotes——单鞭毛生物Opimoda——后鞭毛生物Obazoa——动物总界Holozoa——

动物界Animalia——两侧对称动物Bilateria——肾管动物Nephrozoa——原口动物Protostomia——

蜕皮动物Ecdysozoa——泛节肢动物Panarthropoda——触足动物Tactopod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有颚类有颚类——泛甲壳亚门Pancrustacea——中甲壳类Altocrustacea——怪虾类Allotriocarida——

六足亚门六足亚门——昆虫纲Insecta——双髁类Dicondylia——有翅下纲Pterygota——

伴翅类Metapterygota——新翅类Neoptera——多新翅类Polyneoptera——网翅总目Dictyoptera——

奇翅目Alienoptera——奇翅科Alienopteridae

简介

2016年,中外科学家在缅甸的胡冈谷地(HukawngValley)发现了来自白垩纪森诺曼阶(约9900万年前)的琥珀中的新种Alienopterus brachyelytrus ,随后又在2018年发现了新属种Caputoraptor elegans和Alienopterella stigmatica。

因为Alienopterus brachyelytrus拥有蜚蠊目螳螂的基本特征,所以奇翅目Alienoptera的Alienopterus属被认为可能是螳螂祖先的姊妹群。

Alienopterus有较短的前翅和,附着在类似于螳䗛(Mantophasmatodea)的垫上的特化飞行后翅。前足有作为螳螂目的特征的骨节。口朝向身体轴的下方,有撕咬部,似乎显示它是一个捕食者。

Alienopterus头部长有很长的触角、很大的复眼,以及三个单眼(这是在螳螂上从来没有发现的)。

新发现

2016年被发现的灭绝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昆虫,在昆虫纲中属于异类,具有非同寻常的特征组合,又被戏称为“四不像”昆虫。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研究组与德国昆虫学家再度合作,又发现了产自白垩纪缅甸琥珀(约一亿年前)奇翅目的第二个新属种,成果于1月26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动物所博士白明为第一作者,动物所研究员杨星科和德国耶拿大学博士Wipfler为通讯作者。

在对8块标本(9个虫体,3个成虫,6个若虫)详尽研究后(图A-E),再结合三维重建和系统发育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该新属种具有奇特的特化头胸剪刀状结构,头部向后翼状延伸,与前胸背板锯齿状前缘形成剪刀状结构,前胸背板腹面还具有长感觉毛,可能起到触发结构闭合的机制,这一结构在古生及现生昆虫及其他动物中绝无仅有。

通过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提出三种假说:交配抱握、捕食或防御,其中交配抱握是最有可能的假说。当这种昆虫交配时,并非是常见的雄上雌下的体位,而是雌性爬到雄性个体上方,通过头胸剪刀状结构,把持住雄性的前翅(图F)完成交配。此类雌上雄下的交配体位,在直翅目、蜉目和蜚目中也有零星报道。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奇翅目昆虫的种类和生物学信息,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亿年前复杂的昆虫交配行为机制,并为仿生学提供启示。

参考资料

研究发现奇翅目昆虫奇特交配行为.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