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结构是指林业各生产部门及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关系。现代林业是一个包含多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的有机体系,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存在着频繁的技术、生态和经济联系。林业的基础生产部门——森林培育部门不仅提供物质形态的产物,还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实现能量转换并产生多种效益。
分类
森林资源结构
森林资源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目的分为两类:一是按获取的林产品类型分为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竹林等;二是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等。这种分类反映了森林对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满足程度。
林业生产阶段结构
林业生产阶段结构通常分为育林和森林工业两个阶段。育林属于种植业,具有农业性质;森林工业则包括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三个门类,前两者属于重工业性质,后者属于轻工业性质。这是一个序列结构,其合理性对于林业再生产至关重要。
林产品结构
林产品结构涵盖了从收获初级林产品到加工成最终产品的全过程中的各类产品构成。其中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结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结构,以及不同加工深度的产品结构。
林业兼业结构
林业兼业结构是在同一区域内林农结合经营,利用农林生物能量互换而形成的以森林为主的地区性生态结构和以林业为主的兼业结构。这种结构涉及到林业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如农牧渔副业、采矿业、旅游业等。
评价标准
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具备林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综合性特点。中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应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提高林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指标体系
林业生产结构的分析指标包括林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育林和森林工业在各自领域中的比重、不同林种和经营类型的森林面积占比、林业各部门和生产环节的产值占比等。
建设措施
在中国,为了建立合理的林业生产结构,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育林的地位和比重、增加经济林和防护林的比重、提升林业消费资料生产的比重、提高林业生产技术和林副产品加工层次、调整林区和林业企业的生产结构等。
参考资料
当我们谈论“林业”时,我们在谈什么?.关注森林网.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