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拟垂枝藓(学名:Rhytidiadelphus squarrosus (Hedw.) Warnst.)是塔藓科、拟垂枝藓属的一种植物。陆生于山地森林中富含腐殖质的基质上。偶尔生长在低地雨林的原木和树木上或溪流附近的沙砾土上。
形态特征
大拟垂枝藓的植物体茎呈红棕色,萌生多数新分枝,长可达10厘米以上,密集着生叶片,上部羽状分枝。枝条平列,密生叶片,先端具小尾尖或圆钝。茎叶斜生而多平展,向上渐成一狭锐尖,基部卵圆形,长约3.0毫米,宽约1.5毫米,直立或稍向外弯;叶边上部具粗齿,下部具细齿或小圆齿;中肋2,近于平行,纤细,长达叶片中部。枝叶倾立,卵状披针形,渐尖,直立。叶中部细胞线形,长38-45微米,宽4-5微米,胞壁多少加厚,稍具壁孔;上部细胞的背腹面均具一高疣,有些疣大而呈刺状;基部细胞短,长方形,具壁孔,无疣;角部细胞不分化,小而近于长方形。内雌苞叶狭披针形,尖部渐狭,长约4.5毫米,全缘,中肋缺失。柄长15-18毫米。孢蒴平列或悬垂,椭圆形,红棕色。蒴盖圆锥形,具小喙。外齿层齿片长约0.75毫米,黄棕色,上部黄色;内齿层齿条线状披针形,与齿片等高,沿中缝具大的穿孔;齿毛3。孢子直径12-16微米。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浙江省、江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及非洲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