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鱼蜥(Scincus scincus),又称沙鱼蜥、普通砂鱼蜥或普通蜥蜴,是石龙子科中十分特殊的一属,以在沙中钻探或游泳行为而闻名。分布区域广大,但是只有三个种类:Scincus scincus, Scincus hemprichi 和 Scincus mitranus。其中在宠物市场上最常见的是 S. scincus,主要来自埃及,因为它们的体色最为出众,绝大部分都是黄色到橘色的底色,配上由黑色到棕色的横斑,十分醒目。

形态特征

砂鱼蜥有着长长的楔形吻部,下颌凹陷,形状类似篮子。它紧凑、锥形的身体覆盖着光滑、闪亮的鳞片,腿短而结实,有着长长、扁平且有边缘的铲状脚。尾巴短,尖端尖细。这种蜥蜴的颜色被认为是迷人的,呈黄色焦糖色,带有褐黑色的横纹。它们的眼睛珠状,可以闭上以防止沙子进入眼睛。鼻孔非常小,以防止沙子进入鼻子和肺部。

砂鱼蜥已经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应对沙漠炎热的方式:它可以潜入松软的沙中。它的蜿蜒运动在沙中产生振动,频率保持在3赫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身体过热,并逃避潜在的捕食者,如撒哈拉沙漠沙(Cerastes vipera)。X射线成像显示,这种蜥蜴在沙中游泳时使用的是一种波浪状的步态,将它的四肢紧贴在身体两侧,而不是像桨一样用它的四肢来推动自己前进。随后的研究表明,砂鱼蜥利用其解剖结构以最小的能量成本在沙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最佳波形。为了进一步证明它们作为“沙鱼”的称号,这些蜥蜴甚至能够在完全浸没在沙漠沙中时呼吸。它们呼吸着沙粒之间的微小气囊中的空气,并且特殊形成的呼吸道在吸入颗粒到达肺部之前就将其捕捉。然后通过打喷嚏将这些颗粒排出。

分布范围

砂鱼蜥共有六个亚种:S.s. scincus; S.s. albifasciatus; S.s. conirostris; S.s. cucullatus; S.s. laterimaculatus; S.s. meccensis。大多是以产地来区分,不过因为它们的价位不高,因此一般人并未详细加以区分,而都以砂鱼蜥来称呼。砂鱼蜥属的物种分布在从非洲西海岸新区撒哈拉沙漠到阿拉伯地区的广阔沙漠带。

生活习性

砂鱼蜥之所以会受到众多爬族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在砂中游走自如的特质,宛如在砂中游泳的鱼,才有砂鱼蜥之名。它们是日行性的中小型石龙子科,个性温和而害羞,所以经常躲在砂中不太现身。通常以各种昆虫为主食,特别喜欢小甲虫类,黄粉虫的成虫,小黑甲虫就很适合用来喂食砂鱼蜥。它们偶尔也会吃种子或植物的果实与花朵。砂鱼蜥的食物包括蜚蠊目蟋蟀科和麦虫。它可以侦测到附近昆虫移动时产生的振动,利用这些振动来定位、伏击和捕食它们。

生长繁殖

在雌雄的辨别上颇为困难,不过雄性的体型通常较大而尾巴根部较粗。需样多只比较比较可以分辨。雌性每胎可以产下3-5颗蛋大约60-75天可以孵化。基本上砂鱼蜥的饲育难度不高,如果饲养稳定,它们一般都可活到10年以上。

文化意义

砂鱼蜥在13世纪阿尔及利亚起源的伊斯兰教神话中扮演着一个小而重要的角色。直到今天,该地区的游牧部落仍然相信,砂鱼蜥通过潜入沙中来避开捕食者的能力是一种保护他们免受沙漠危险的祝福,并经常将这种动物作为宠物饲养。

饲养

饲养箱:可选用较阔而矮的饲养箱,因为它们不太喜欢向上爬。垫底物幼沙,砂砾因为它们喜欢掘洞,所以垫底物的厚度应该最小 2" - 4"。活动时间:日间;12 - 14 小时直接阳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设备。温湿度传感器:温度:33 - 35 °C -- 照点,25 - 27 °C -- 日间,18 - 24 °C -- 夜间。湿度:25%。躲藏处:可采用人工洞穴等。砂鱼蜥非常强壮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为它们生活的地方是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它们生活在白天40摄氏度(114华氏度)、夜晚-4摄氏度(25华氏度)的温度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