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英文名: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与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浮雕模型由高庄设计制作,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由吴嘉祜[hù]参与制作。1950年9月20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了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国徽及图案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199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颁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2008年6月19日,《GB 15093-2008 国徽》发布,规定了国徽的样式、材质及色彩。
历史
国徽设计与确认
国徽征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将国徽的设计提上日程。1949年7月,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上登载了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图案以及国歌词语后事,要求国徽设计符合三点:一、要有中国特征;二、要有政权特征;三、形式要庄严富丽。
截至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应征国徽图案稿件112件,各种图900余幅。其中有清华大学营建系的10个方案,有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周令钊等著名教授及政协工作人员钟灵的方案。1949年10月23日,清华大学营建系的林徽因和莫宗江联名提交了一个国徽的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仍不满意。毛泽东也感到这件事不能急,他说:“国旗已经决定了,国徽是否可以慢一点决定。原小组仍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中央人民政府去决定。”经过酝酿,代表们一致同意国徽图案暂不提交政协大会讨论,留待由中央人民政府确定。大会主席团最后议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莫宗江提出的国徽图案,也被要求修改并参加复选。194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上未能悬挂国徽。
设计竞赛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直接领导该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周恩来建议整个国徽要体现出向上、响亮、挺拔的基调和气氛,并且还要把稻穗的图案设计进国徽里。1950年元旦刚过,国徽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政协的邀请后,分别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了设计竞赛。
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主要设计者的清华大学营建系的《拟制国徽图案说明》中主张:"拟制图案以一个璧(或)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构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也可以说,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齿轮,组织略成汉镜的模式,旁用嘉禾环抱,下面以红绶穿瑗为结束。颜色用金、玉、红三色。"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提出一个仿政协会徽形式,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国徽图案。该方案的突出特点是色彩鲜艳、风格写实的天安门,形象是斜道透视。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张仃在《国徽应征图案设计含义》中阐述道:"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红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代表中国五千年文化,是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方案确定
1950年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商议修改的基本路子。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案。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竞赛。6月20日,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国徽方案,多数代表赞同清华大学小组的设计,并决定以该方案为基础制成国徽。两张草图主体内容相差不多,如都有天安门,不同的是,清华大学设计的是正面透视图像,颜色是金色和红色两种;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的是从侧面斜视的透视图像,颜色是五彩的。会议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
图案确定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召开一届二次会议,毛泽东主持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国徽图案。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浮雕图案定型
国徽作为新中国的象征,要悬挂在国家机关等重要场所。国徽设计只是第一步,还要做相应的定型、制作等工作。1950年6月底,距一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仅剩3个月,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承担了将国徽从平面图案做成立体浮雕模型的任务。为使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符合于应用条件,高庄对国徽图案的细部进行了修改。但有人认为国徽图案已经批准不应再做修改,高庄为此专门给毛泽东写信陈述修改理由。毛泽东收到信后非常重视,委托彭真和康克清听取了高庄关于改动设计的说明。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他们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你大胆地改好了,祝你成功。1950年8月18日,高庄塑造的国徽立体浮雕模型最终设计方案被采用。
国徽公布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了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国徽及图案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天安门国徽
1950年国庆前夕,张仃带领工作人员赶制了第一枚木雕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同年,沈阳第一机器厂19号铸造车间、36岁的铸造班班长焦百顺接到了铸造国徽的任务。制造国徽的关键在造型和浇注两道工序,在刚开始时,焦百顺和裴庆江、朱凤仪等人组成的“专门任务小组”做出的模型图案模糊,稻麦穗的粒不鼓、芒不显。他们就从大连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运来砂子做砂型,经过多次实践和摸索,做出了合格的模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造出了合格的国徽,提前20天圆满完成了三种规格67枚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1951年5月1日劳动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2019年10月3日,一枚重新复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悬挂在修缮的天安门城楼上,这枚新国徽采用木质结构制作的,工艺精湛,高度和宽度的尺寸精确到了毫米,使用期可达50年以上。
重要进程
199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规定了不得悬挂破损、污损或者不合规格的国徽。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除悬挂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悬挂和使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008年6月19日,《GB 15093-2008 国徽》发布,规定了国徽的样式、材质及色彩。2009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规定了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u003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u003e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图案与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个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黄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图案制作
一、两把麦稻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二、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三、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四、如制作浮雕,其各部位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五、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通用尺度
悬挂的国徽由国家指定的企业统一制作,其直径的通用尺度为下列三种:
(一)一百厘米;
(二)八十厘米;
(三)六十厘米。
需要悬挂非通用尺度国徽的,应当按照通用尺度成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并与使用目的、所在建筑物、周边环境相适应。
国徽使用
悬挂机构
下列机构应当悬挂国徽: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各级人民政府;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
(五)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六)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七)外交部;
(八)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
(九)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
国徽应当悬挂在机关正门上方正中处。
悬挂场所
下列场所应当悬挂国徽:
(一)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会场;
(三)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庭;
(四)宪法宣誓场所;
(五)出境入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机构印章使用
下列机构的印章应当刻有国徽图案: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务院规定应当使用刻有国徽图案印章的办事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应当使用刻有国徽图案印章的其他机构;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检察院;
(四)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
网站使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六条规定的机构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使用国徽图案。网站使用的国徽图案标准版本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
文书、出版物
下列文书、出版物等应当印有国徽图案: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任命书、外交文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职务名义对外使用的信封、信笺、请柬等;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国务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的封面;
(四)国家出版的法律、法规正式版本的封面。
证件、证照
下列证件、证照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执法证件等;
(二)国家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书、批准证书、资格证书、权利证书等;
(三)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等法定出入境证件。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的徽章可以将国徽图案作为核心图案。
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其他场景
标示国界线的界桩、界碑和标示领海基点方位的标志碑以及其他用于显示国家主权的标志物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外事活动和国家驻外使馆、领馆以及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由外交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规定的范围以外需要悬挂国徽或者使用国徽图案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或者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不得使用
国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于:
(一)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商业广告;
(二)日常用品、日常生活的陈设布置;
(三)私人庆吊活动;
(四)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不得使用国徽及其图案的其他场合。
国徽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国徽管理有关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国徽管理有关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国徽的制作和销售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徽的悬挂、使用和收回实施监督管理。
国徽设计者
相关作品
电影《国徽》
电影《国徽》,由邢树民执导,一真、刘鉴、孙维民、宫筱轩、王伍福、王鑫等众多名演员参演,是国家广电总局2012年重点片目、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自主出品的首部主旋律3D电影,由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泰州数字领海电影科技有限公司、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黑龙江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摄制,总投资1000万元,片长为2个小时,再现了新中国第一面金属国徽从设计、制作至挂上天安门城楼的感人故事。
《国徽》特种邮票
1951年10月1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国徽》特种邮票,全套5枚。
特殊规定
不得悬挂破损、污损或者不合规格的国徽。国徽应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应当教育学生了解国徽的历史和精神内涵。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国徽知识,引导公民和组织正确使用国徽及其图案。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相关法规
相关标准
参考资料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微信公众平台 南充教体.2024-02-26
国徽:庄严高悬 熠熠生辉.中国民族网.2024-0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国政府网.2024-02-26
梁思成、林徽因与国徽设计.新浪微博.2024-0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国政府网.2025-03-10
标准号:GB 15093-2008.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2024-02-26
【党史天天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澎湃新闻.2024-02-26
第一枚金属国徽背后的沈阳骄傲.百家号 辽宁卫视.2024-0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国人大网.2024-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国政府网.2024-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中国政府网.2024-02-26
划重点!关于国旗、国徽、国歌,这些你应该知道.法治成都12348.2024-0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政府网.2024-02-26
建筑学家梁思成.岳阳市科技馆.2024-02-26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与林徽因.清华校友总会.2024-02-26
【穿越历史的感动】百废待兴忙建设 临危受命铸国徽.人民网.2024-02-26
电影《国徽》在泰州首映 再现国徽制作背后故事.中国新闻网.2024-02-26
邮票上的国庆节.微信公众平台 青岛市集邮协会.2024-0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国政府网.2024-0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国政府网.2024-02-2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