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垂茉莉(拉丁学名:Clerodendrum griffithianum C. B. Clarke)是唇形科大青属的植物,花果期11月至次年6月。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西垂茉莉为灌木,高1-4米;幼枝、叶柄、花序梗、花梗、花萼等各部都被粘性柔毛。
叶片纸质,长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2厘米,宽2.5-6厘米,顶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上部有波状齿,侧脉8-10对,在叶背凸起,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表面无毛,沿脉(尤以背面)密生短柔毛;叶柄长1.5-4厘米。
聚伞花序通常由3朵花组成,有时再组成疏松的伞房状或圆锥状,腋生或生于小枝顶;苞片线形,长1-1.5厘米;花萼钟状,长约1.5厘米,紫红色,萼管短,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花后增大;花冠白色,长约4厘米,花冠管纤细,长约3厘米,裂片匙形,长约1厘米,外面密生黄色小腺点,花冠管下部常随子房受精后膨大,花冠宿存至果熟后脱落。
核果球形,径约1厘米,成熟时黑色,宿萼增大且略增厚,玫瑰红色,长超过果。
分布范围
产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畴县)。分布于印度及缅甸。
生长环境
西垂茉莉生于海拔800-1700米的山坡林缘或林下。
主要价值
西垂茉莉植物体被粘性柔毛,同对叶大小不等,易与其它种相区别。其花、果及萼均美丽,可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