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肃省宁县政平乡政平村泾河北岸。塔因寺得名。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依外观推测约建于唐宋。平面为方形,通体用砖和黄土胶泥砌筑。无基座,五层楼阁,单壁中空,通高21.2米,首层边长6米,南面辟一券门,门高2.2米,宽1.8米,塔心室边长2米,塔内木楼梯已毁,仅存木架。各层塔身上部隐出普拍枋。斗拱之上登涩十四层砖挑出塔檐。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甘肃省
凝寿寺塔 V-432
简介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朝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古寺道观林立,凝寿寺尤为著名,该塔就是凝寿寺内之塔。传说凝寿寺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四方僧俗顶礼膜拜,到宋代香火依然很盛。
宋代文学名家张舜民曾说:“政平山不如水,水不如寺,寺不如凝寿”由此可以想见当日之盛景。清代因遇山洪,淹没凝寿寺,仅存此塔至今。凝寿寺塔建于五代十国时期,通体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楼阁式,共五层。通高21.2米,基宽6米。第一层正面开南门,门高2.2米,宽1.58米。第二层开东西直门洞,第三层开南北直门洞,以此规律开门洞至五层。塔上叠涩出檐,第一层檐部斗拱每面两朵,一斗三升,隐出泥道拱一跳,用普柏枋承担。在拱眼上绘有牡丹、莲花、菊花,上承叠涩出檐九层,檐上方铺以筒瓦。第二、三层有砖雕仿木栏杆,栏杆所砌砖面雕刻各种花纹,第四层以上无座。塔内有室,南北进深2米,东西宽2.11米,依梯形直通塔顶,各层均设木楼板,现楼板已毁,留存四层梁。塔砖尺寸分别为33×18×5厘米,33×18.5×6厘米,38×20×4厘米,用黄土胶泥砌筑。顶为叠涩上安宝顶。此塔造型敦厚,酷似大慈恩寺塔。197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历史学研究所研究员对此塔作过考察。他在《陕甘地区古代建筑考察》一文中写到:“政平这座塔造型较美,工程技术质量很高,是一项新的资料”。
此塔是庆阳市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十国砖塔。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泾河北岸。塔因寺得名,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始建年代无考,据塔身外观推测,约建于唐宋。塔平面方形,通体用砖和黄土胶泥砌筑。无基座,五层楼阁,单壁中空,通高21.2 米。首层边长6 米,南面辟一券门,门高2.2 米,宽1.8 米,塔心室边长2 米,内木楼梯已毁,仅存木架。各层塔身上部隐出普拍枋,枋上每面施补间铺作二朵。斗拱之上叠涩14 层砖挑出塔檐,檐下有仿木方椽、望板和勾头板瓦,其上为反叠涩塔檐。二至五层塔身逐渐收分,檐口连线基本为直线。第二、四层的东西两面,第三、五层南北两面交错辟二券门。二、三、五层塔身出平座,下施五铺作斗拱,上隐出勾栏。斗拱与勾栏形式保留五代十国特征,第五层栏板作勾片式样。塔顶收分成覆斗状,其上竖立石雕相轮七重。
参考资料
凝寿寺塔.携程.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