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春,1963年1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该校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函数空间的实变理论及其应用。他曾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八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享受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1992年3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10月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杨大春主要从事纯粹数学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
主要贡献
在函数空间包括Frame特征在内的实变理论与算子有界性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已有8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经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18检索:近五年(02年至07年),SCI收录43篇、EI收录6篇,有75篇论文SCI被引用285次,其中他人引用159次。具体地,系统地发展了一套欧氏空间和Vilenkin群上的Herz型空间理论,证明了这些函数空间是经典函数空间的局部化,并给出了他们在算子有界性研究中的应用;建立了某些度量测度空间(包括某些分形)上一套完整的函数空间理论包括其Frame特征,并应用于微分算子的谱及算子有界性的研究中;给出了目前唯一能在d-集上定义Triebel空间的方法;回答了德国Berlin科学院院士Hans Triebel教授的一个公开问题;还获得了非倍测度空间上奇异积分算子在Hardy空间上的有界性,这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此外,获得了多参数奇异积分在Hardy空间的有界性,该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没有解决。
人物评价
杨大春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有些论文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中很有影响的文献,被反复引用。部分工作被国外评审员称为是“里程碑式的”、“真正原创的”、“本质性的硬工作”,并称他的有些工作给出了“令人激动的应用”。Hans Triebel教授在其论文及新著[Theory of 函数 Spaces III,Birkhäuser Verlag,Basel,2006]中称他的工作为“出色的”、“实质性的”且“至少部分地代表了齐型空间上函数空间的近代发展”。
获奖记录
杨大春至今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研究基金各5项。
此外,于1999年在日本获“国际分析、计算及其应用协会”第二届大会“数学杰出研究成就奖”。
于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Croucher基金。
于2000年及2005年获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洪堡)基金。
于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于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并于2006年起任国际SCI杂志《Mathematische Nachrichten》编委。
2015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杨大春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