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寨村位于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隶属于洞塘乡。村庄东与洞塘乡久安、洞腊两村交界,南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洞塘乡懂朋村毗邻,北与洞塘乡尧所村相连。村内土地总面积59859.4亩,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望天水”。主要矿产储存有少量的煤炭、石灰石、碳酸钙等。村庄距离乡政府9公里,出境道路方面,东、南、西、北各有出入口。2021年9月,板寨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地理位置
板寨村位于荔波县洞塘乡西南面,东与洞塘乡久安、洞腊两村交界,南与广西环江县接壤,西与洞塘乡懂朋村毗邻,北与洞塘乡尧所村相连,距乡政府9公里。出境道路方面,东出三岔河有旅游油路至荔大公路9公里,南有古驿道出黎明关穿越原始森林至广西木伦20公里,西有山路出河头穿越原始森林至荔波县翁昂乡15公里,北经旅游公路至洞塘乡政府驻地9公里。
气候资源
板寨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100小时,平均日照率为22 %,无霜 期305—315天,年均降水量1050毫米,年均温度18℃,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极端最低温度—7.4℃。
土地资源
板寨村地处茂兰国家级喀斯特保护区腹地,平均海拔520米。全村土地总面积59859.4亩,可开发的荒山、荒坡、荒地面积7200亩,已开发600余亩。土壤以粘土、石灰岩土壤为主,显微酸性。可耕地面积2106 亩,现使用耕地面积1446亩,其中:田865亩,土581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中低产田土面积占总面积的72%,人均基本农田0.54亩。
植被资源情况
村内有各类植被53200亩,其中:草地14007亩,林地39193亩(天然林面积36193亩、人工造林面积3000亩),森林覆盖率65.5%。天然林中分布有黔竹4000余亩,是曾经享誉国内的贵州洞塘凉席的原材料。人工造林中青竹梅2700亩,占造林面积90%。
水资源情况
全村有河流1条,全长2公里,流域覆盖瑶寨、板王、五圩、上寨、中寨、下寨六个村民组,可灌溉耕地700余亩;里根组有丰富的地下水,建成提灌站后可灌溉耕地80亩;其他组主要依靠山泉取水。当前,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望天水”。
矿产资源
该村主要矿产储存有少量的煤炭、石灰石、碳酸钙等,目前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地质地貌
该村地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腹地,属溶岩地貌,地面水匮乏,地下水丰富。
农业生产情况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情况。该村目前有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田配套水利工程4个。河头自流灌溉工程有三面光引水渠3000米,灌溉瑶寨、板王、五圩三个村民组300亩,但目前因旅游公路施工造成损坏100米而无法使用;里根提灌站有三面光引水渠800米,灌溉农田50亩;洞旧提灌站有土引水渠1100米,灌溉农田60亩;塘龙山塘灌溉农田80亩;计才排洪沟2060米水泥三面光,受益农田380亩。农田未配建机耕道,生产运输全靠人力。
种植业情况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良种和增产技术进一步普及,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用种率分别100%、50%,并逐步推广“抛秧”种植技术。耕作以传统畜耕方式为主,畜、犁、锄是主要的劳动工具,全村使用机耕仅39户,机耕率10.1%。有机肥亩均施用量400公斤/年,化肥亩均施用量25公斤/年,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种植多为一年一熟,秋种仅有少量油菜和玉米,复种指数较低。由于土壤基础肥力低、土层薄,缺乏配套水利设施,施肥量少以及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土地综合生产率低,2005年水稻平均亩产38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220公斤。全村经果林约2700余亩,主要是酸梅,由于近年市场疲软,无法销售,不能实现经济效益。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主要是发展种桑养蚕、种植甘蔗、种植木薯。2005年底,全村发展种桑70亩,养蚕4批至6批,并在里根建成小蚕共育场1个,总创收25.5万元;目前已发展种桑面积达300亩。甘蔗、木薯种植正在发展中。
养殖业情况
全村2010年末存栏大牲畜717头(其中黄牛存栏450头,水牛存栏261头,马存栏8匹)、育肥猪752头、二元杂交母猪67头、家禽2000羽;年内可出栏大牲畜12头、育肥猪643头、家禽2200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