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陆慕御窑址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社区,由两座姊妹窑组成,始建于清代晚期,历史悠久。窑址内的古砖窑曾为清皇室烧制金砖。

历史沿革

陆慕御窑址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时期,当时御窑村就开始专门烧制用于宫廷建筑的金砖。到了清朝晚期,这里的古砖窑仍然活跃,继续为皇家服务。如今,陆慕古御窑窑基依然坚固,经过多次修缮,保持了原有的风貌。2006年5月20日,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陆慕御窑址也被列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陆慕御窑址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社区,占地面积约1255平方米。

结构特征

窑址为双窑连体结构,南北座向,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长33米。外部为连体结构,内部窑膛和烟囱各自独立,渗水池位于窑顶,这种渗水系统在相关专业书籍上未见记载,是江南地区独有的设计。窑内呈圆锥形,底面直径6.70米;拱形窑门宽2.42米,高3.05米;圆柱形烟囱直径1.00米,高4.25米。

制作工艺

御窑金砖的制作过程包括打探洞、取土、练泥、制坯、装窑、烧窑、窨水、磨制等八个步骤。其中,取土和窨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选用优质的老黄泥是确保金砖品质的关键。取土时要去除表层土壤,选择纯净的黄色黏土。随后将黄泥堆放于露天场地,经风吹雨淋自然分解,获得细腻且具有强粘性的泥土。窨水是在封闭的窑顶持续放水,以特定流速使烧红的砖瓦呈现青黑色。此过程中必须防止漏水,以免影响成品质量。最后的磨制阶段是对窨水后的砖瓦进行打磨,使其达到标准的金砖状态。

参考资料

相城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tcmap.2024-11-15

苏州御窑金砖陆慕突围续“香火”.360doc.2024-11-15

相城区文物古迹介绍.tcmap.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