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浚(1893年4月15日-1989年9月7日),原名德照,又名傅韩浚、仲锦,湖北黄冈县傅家河下林湾(今团风县傅河水库旁)人,毕业于北京铁道管理学校、黄埔军校、苏联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国民党军中将。
1924年5月,韩浚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历任黄埔军校上尉区队长、少校连长,并参与了国民革命军东征及统一广东省等战役。南昌起义爆发后,他率部与南昌起义部队会合,但中途受阻并被逮捕,自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1年,韩浚因生活困难投靠蒋介石,次年在围剿红军战斗中有功而受到赏识。1937年5月,韩浚被授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率领部队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外围战、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湘西会战。1945年春,韩浚晋升为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1947年2月,在山东莱芜战役中,韩浚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61年12月,韩浚被特赦释放。次年,他回湖北武汉定居,后担任湖北省政协多届委员、常委。1989年9月7日,韩浚在武昌逝世,享年96岁。
韩浚著有《第二军团驰援南京述要》《长沙南郊战斗》《新化战斗纪实》等文史资料及个人回忆录。作为黄埔一期生,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于2010年收藏了韩浚生前的物品,并在馆内同时展出韩浚的生平事迹。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韩浚出生于1893年4月15日,原名德照,又名傅韩浚、仲锦,湖北黄冈县傅家河下林湾(今团风县傅河水库旁)人。1908年,年仅14岁的韩浚考入黄州县城的高等小学堂。1911年,韩浚独自离开黄冈前往武昌当兵。1912年,他离开部队,转而进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
1916年6月毕业之后,韩浚在师范附小任教。1919年,韩浚考入北京铁道管理学校。1922年,韩浚从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广东省军政府财政厅检查员、广州大本营军政部科员以及广东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军务科书记员等职务。
大革命时期
1924年春,经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参议张难先以及粤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邓演达保荐,韩浚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他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韩浚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后担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期上尉区队长,以及第四期学生队步兵第一团第四连少校连长,并参与了第一、二次东征及统一广东等战役。
1925年10月,他被派往苏联红军大学学习。1926年5月回国后,韩浚出任中央军校武汉市分校学兵团第二连少校连长。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韩浚被调到张发奎的11军教导营当营长。1927年5月,夏斗寅叛变后,韩浚在叶挺指挥下带领部队参战,打垮了夏斗寅叛军。6月,韩浚被调到张发奎部任警卫团参谋长。
土地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爆发后,韩浚所在的警卫团准备与南昌起义部队会合。当部队进入江西省修水时,获知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韩浚与团长卢德明、团指导员辛焕文返回武汉,向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主要负责人向警予汇报。向警予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及秋收起义指示,任命韩浚为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在韩浚等人返回江西的途中,遭遇民团巡查并与之交火。韩浚负伤被捕后,在通城监狱被关押长达半年之久,后经友人营救得以获释。此后,韩浚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1928年,韩浚担任广东北海盐务处秘书兼科长。当得知蒋介石要逮捕他时,韩浚赴上海市邀约原黄埔同学徐会之、陈烈、黄雍等人,组织“黄埔革命同学会”反蒋。1931年,蒋介石为加紧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积极拉拢黄埔军校的旧部为其效力。韩浚因穷困潦倒被蒋介石招抚,随后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校政治教官。
1932年,韩浚到湖北京山市参加“围剿”红军的战斗,因守卫京山县城有功,受到蒋介石的赏识。1933年起,韩浚任第十军第四十八师一四四旅少将旅长、湖北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长,同时兼任省军管区军训处及编练处处长、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湖北省国民军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7年5月,韩浚被授予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韩浚担任湖北省干训团教育长、第十军第四十八师师长。1941年,他调任国民党第73军77师师长。1943年冬,韩浚担任第七十三军副军长,1945年春晋升为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在此期间,他先后率领部队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外围战、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湘西会战。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韩浚的七十三军升为中国国民党军嫡系部队,装备美式武器,调往南京担任卫戍部队。1946年,韩浚指派专人督建岳麓山“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现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重点保护文物)。同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韩浚的七十三军作为国民党军主力调往济南市,进攻山东解放区。1947年2月,在山东莱芜战役中,韩浚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韩浚被俘后,与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一起转移到后方的“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
晚年与逝世
新中国成立后,韩浚在战犯管理所中度过了十几年的改造生活。1961年12月,韩浚被特赦释放。1962年,韩浚回到湖北定居武汉,历任湖北省政协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委员,第五届、第六届常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以及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在此期间,他撰写了《第二军团驰援南京述要》《长沙南郊战斗》《新化战斗纪实》等大量文史资料和回忆文章。1989年9月7日,韩浚在武昌逝世,享年96岁。
人物作品
韩浚著有《第二军团驰援南京述要》《长沙南郊战斗》《新化战斗纪实》《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筹备与成立经过》《抗战爆发时我的一段经历》《讨伐夏斗寅、杨森叛乱亲历记》《从警卫团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征途遇难》《湘鄂西“清剿”亲历记》《莱芜战役回忆片断》《1946年召开的徐州会议》《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响应南昌起义前后》《黄埔老校友忆黄埔》 等文史资料及个人回忆录。
个人生活
韩浚的祖父傅承霖是清代科举拔贡身份(京城会试贡生中的前三名),曾担任县级教谕官,还负责过《黄州府志》的编纂工作。韩浚的父亲傅晓榛(又名韩越)是一位乡间老学究,整日一心沉浸于书文之中,不善于操持家业。因此,在祖父傅承霖去世后,家族逐渐走向衰落。等到韩浚出生之时,家境已然十分贫寒。
人物轶事
赴苏联红军大学学习
1926年9月,为了进一步提升韩浚的军事才能,中共中央决定派遣韩浚与陈赓一同前往苏联红军大学学习军事。作为在职人员出国,需要请示校长蒋介石,而蒋介石其实早已知道韩浚和陈赓是共产党员。他们在学校经常组织活动,这对蒋介石的工作极为不利,于是蒋介石很快便同意了二人的出国申请。从苏联回国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派,韩浚到上海市开展地下工作,与刘少奇、王若飞、陈赓等人一起秘密训练工人。
保卫中共五大会场
1927年4月下旬的一天,韩浚突然接到叶挺打来的电话:“老韩,有个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请你马上到我这里来一下。”韩浚赶过去后才得知中共五大即将在武汉召开,而会场的保卫工作将由他所带领的部队承担。叶挺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千万要谨慎小心啊!”韩浚听后非常激动,他知道这是党对他的信任,于是坚定地回答道:“我一定全力以赴,保证会场不发生问题!”叶挺听后高兴地说道:“我相信你对保卫工作有经验、有办法。”韩浚回到营部后,迅速展开安排部署,并制定了具体的保卫方案。他将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身着军装,全副武装;另一部分身着便装,行动隐秘,悄然行动。在代表入场时,仔细核对证件,逐一进行盘查,并安排便衣人员尾随代表进入会场,直到完全确认代表身份后才离开。正因如此,韩浚的保卫工作得到了毛泽东、董必武、瞿秋白等与会代表的肯定。
平定夏斗寅、杨森的叛乱
1927年5月,依照叶挺的指令,韩浚率领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导营参与平定夏斗寅、杨森的叛乱。韩浚在接到命令后,率部日夜兼程奔赴嘉鱼县。在缺乏重型武器以及炮兵掩护的情况下,他巧妙运用战术,成功击退敌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而自己所率部队却无一人伤亡,让杨森一个军的兵力不敢轻举妄动。贺龙称赞韩浚带兵有方、用兵有策、布阵有谋,仅带领一个学员教导营便成功击退了杨森一个军。事后,贺龙将自己20军的连长、排长召集起来组建军官培训班,并委托韩浚帮忙进行训练。
解放战争中被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韩浚任军长的73军作为中国国民党主力被调往济南市,进攻山东解放区。73军到达济南后,韩浚奉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命令打通胶济铁路,从济南向东与解放军多次战斗后占领淄博市驻守。1947年1月,蒋介石与陈诚实施“鲁南会战”计划,命令王耀武部从北线南下配合进攻。王耀武虽心有不愿,但迫于压力无奈派出了73军。王耀武在与韩浚通话时表示,本不想派遣其参战,只因领袖的亲笔信指定了73军。韩浚起初并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痛快地接受了任务。但73军南下到颜庄后,韩浚才感到形势严峻。
1947年2月23日,韩浚指挥73军刚刚离开莱芜城,便遭遇了解放军大部队的四面围攻。右侧的46军陷入混乱,众多士兵扔掉武器向西边逃命,纷纷涌入73军,致使73军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韩浚率领一部分人奋力冲至吐丝口附近,岂料迎面一排枪从吐丝口方向射来,乱兵之中再度有一批人倒下。韩浚由此判断解放军已经攻占了吐丝口。但他心中仍有不甘,继续高声呼喊:“同志们,向博山攻击前进!”此时,跟随韩浚的残兵败将大约有三四千人,然而在行进过程中,人数越来越少。突破包围圈后,随行人员为韩浚寻来一匹马,因担心他自杀,便将他的手枪摘下。
韩浚等人行走了三四个小时,当天色黄昏之际,便弃马改为徒步前行。在一整天都未进食的情况下,他们走了将近五六十华里。在黑夜之中,韩浚询问随行人员所处之地,得到的答复是已至博山外围的青石关附近,很快就能到达博山。当听闻前面是青石关时,韩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行动也开始犹豫起来,与此同时,饥饿与疲倦一同袭来。高级参谋黄炎勋向韩浚提议联系解放军,韩浚对此建议尚未来得及回应。黄炎勋以为韩浚已经默许,于是马上跑去高喊:“这里有解放军没有?”特务连连长也跟着呼喊:“我们73军军长要找你们解放军,请派人来谈话!”解放军在夜晚派人将韩浚等人招至他们的营部。营长对韩浚很客气,并准备了饭菜来招待他。次日,韩浚被解放军送到了后方。
人物纪念
作为黄埔一期生,2010年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了韩浚生前的物品,并在馆内同时展出韩浚的生平事迹。
参考资料
韩浚:从黄埔一期生到中将军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团风县委员会.2024-08-22
韩浚:从黄埔一期生到中将军长.黄冈新闻网.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