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资源》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地球科学类学术期刊。期刊创刊于1992年,其前身是《贵金属地质》,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配合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部署,从2001年起更名为《地质与资源》。期刊主要反映地质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同时充分报道国内外地质与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水平、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从事地质科研、生产、教学及管理人员。
办刊历史
《地质与资源》于1992年创刊,最初为季刊。2001年,刊名由《贵金属地质》更名为《地质与资源》。2011年,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14年12月,《地质与资源》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2020年6月,期刊加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地质与资源》主要设有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油气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地质、实验测试、快报、纵横等栏目。
《地质与资源》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地质科研、生产、教学及管理人员等。
人员编制
据2021年8月期刊官网显示,《地质与资源》编委会拥有指导委员9人、编辑委员48人,有主编1人、副主编1人。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1年8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地质与资源》出版文献共2114篇。据2021年8月19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地质与资源》基金论文量为928篇、载文量为1698篇。
影响因子
据2021年8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地质与资源》总被下载332231次、总被引14626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16、(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13。据2021年8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地质与资源》被引量为9239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0.43。
收录情况
荣誉表彰
《地质与资源》曾被评为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依托主办单位地质调查研究核心业务、服务领域及科学技术平台,跟踪地球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科学技术成果,关注中国国内外地质与资源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发展趋势,报道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的成果;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学术交流与成果应用,为地学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投稿指南
1、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8000字(包括正文文字、图、表、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摘要等)。投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可读性强。
2、论文题目应简练并准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不超过25字,如太长可用副标题。
3、摘要应简要阐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在编写摘要时应当首先阐述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即为何做此项研究,采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摘要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正文中没有的内容不要在摘要中出现。摘要不要写成文章的前言。英文摘要应尽量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但内容可以更详细。
4、引言要言简意,概括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说明该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明确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该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研究内容、意义及前景。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鉴定程序。
5、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图例说明也应附相应的英文。图件应简明清晰(涉及中国国界应以国家出版的地理底图为准)。大图宽度小于17 cm,小图宽度小于8cm。如有图版,版心高、宽分别不超过24 cm和17 cm。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文章中的线条图一律使用Corel Draw软件清绘,并提供单独的原文件。图中线条和各种文字、符号要求清晰,文字要求为6号宋体,符号为6号,地质界线粗细为0.176,断裂为0.350,图框为0.350。使用线段比例尺。图中要注明图例。纵坐标、横坐标及其单位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文章中的照片、图版等图件请提供JPG格式文件。表用三线表。表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测试数据要在表格下方注明负责测试的部门和分析者姓名,或所援引参考文献。
6、量和单位,一律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和规范。论文中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第一次出现的符号、变量需要注明其意义,指明其使用单位;生物的属、种拉丁文学名为斜体;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中文全称,括号内给出英文全称和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