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湖也称仙湖、药洲,是中国广州市昔日的一处人工湖泊。

百科名片

位于现时的越华路华宁里、教育路的两侧,东至流水井(街)、西至朝观街(原名潮灌街)。南汉时在甘溪西支下游处开凿的人工湖,是南汉国主南宫园林的主体部分,因位于当时广州子城之西,故名 西湖。又因南汉国主聚集方士在湖中一洲炼丹,制长生不老药,固又名 药洲、仙湖。湖内有药洲、宝石桥(也称七块石桥,今存七块石街)、黄鹂港(今存黄坭巷)、九曜石(今存九曜巷),均为广州的名胜古迹,其中“药洲春晓”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明朝成化年间,甘溪改道流入东后水源断绝,逐渐淤塞。清代变成下水道,现时南方剧院内的池塘为西湖的残迹。

历史变迁

解放后的“广州西湖”——荔湾湖。广州市有“盛世挖湖”的传统,解放后广州曾兴修四大人工湖,荔湾湖、广州市流花湖公园、东山湖、麓湖,建成50年。其中,1958年开挖的荔湾湖,最能体现南国优雅柔美风情。它位于广州西关荔枝湾泮塘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米,湖面约占2/3。荔湾湖公园是当时广州市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三大市政工程之一。园名为沈钧儒手书。园内有近300株荔枝树,为1985年重种。公园总面积27公顷,水域面积占62%,陆地面积38%,由小翠、玉翠、如意、五秀四湖组成,以桥、堤相连,有园林建筑八亭、八桥、四廊、三厅、一轩、一阁,散落在碧波绿树丛中,颇具岭南园林建筑特色。

亚运后的“广州新西湖”——千灯湖。千灯湖位于与芳村相邻的桂城街道,在广佛同城建设的广州市地铁广佛线开通后,更多广州市民前往西部消暑,因而被誉为广州新西湖。千灯湖由人工湖、大掩体(两个,各有商铺10间)、历史观测塔、水上茶亭(12座)、柏树茶店(5座)、溪流(5座,分别是知识、丰收、白鹭、凤凰、白鸽)、山上景观塔(六座)、南水门、二十一世纪岛、凤凰亭、凤凰廊、花迷宫等组成。通过一系列的合理组合和排布形成一个湖光山色相辉映,以绿树、茶亭、溪流点缀其间的美丽休闲地方。湖体的面积约为87,000平方米,沿湖岸水深均为0.8-1.2米,中央最深处达2.8米。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区民陆续驱车或散步来到千灯湖,在清新的微风里,清凉的湖边,闲聊小叙,放下工作的烦嚣,收获一份好心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