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甬运河开通后,500吨级的船舶可从杭州市一路畅行至宁波市,通航能力提升约10倍。杭州每年预计将节省30亿元以上的运费,杭绍甬三地都将从中获益。此外,杭甬运河的开通还将改写世界纪录,将京杭大运河航线向东延长约240公里,从而使得“京杭大运河”更名为“京杭甬大运河”。
历史沿革
开工建设
浙东运河是连接钱塘江、曹娥江、甬江三大水系的主要航道,也是杭州水运融入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成后,将实现河海联通,首次使“京杭大运河”更名为“京杭甬大运河”。杭甬运河杭州市段航道全长56.5公里,起点为杭州三堡,途经钱塘江上溯至三江口进入浦阳江,最终到达杭州与绍兴市的边界瓦泥池。工程按照四级航道标准进行了改造,包括建造一座500吨级船闸以及改造30.5公里的航道。该项目于2003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当年年底基本开通。
工程进展
浙东运河上跨度最大的桥梁东藩大桥已于2007年6月6日顺利合龙,比计划工期提前一个月,为杭甬运河杭州段的全面开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藩大桥位于临浦镇东藩路上,南北走向,北接03省道,南接临浦镇。该桥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桥面宽38米,全长551.92米,主跨达105米,是杭甬运河96座跨运河桥梁中跨度最大的一座。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边施工边通航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船户的影响。
运输影响
杭甬运河的开通不仅提高了通航能力,也为沿线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杭州市而言,每年预计将节省30亿元以上的运费。同时,杭绍甬三地都将从运河的畅通中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
过渡方案
由于浙东运河的建设方向发生了变化,相关信息并未广泛向社会公开,甚至许多政府部门的相关官员对此也不甚了解。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宁波市提出了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即在城区三江口上游建设城西港区,作为上游500吨大船出海的中转港。货物在此可通过小型船只出江入宁波港,或选择陆路运输至宁波港。三期工程建设则根据水运运量的增长情况进行适时开工。城西港区的建设投资相对较小,约为7.9亿元。然而,由于与之前政府大力宣传的方向不符,这一决策导致了工程方向性转变的信息传播不足。目前,三期工程尚未有明确的开工计划,预计“十四五”期间也不会考虑开工。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建设城西港区。
不通航原因
杭甬运河的不通航主要是由于宁波段的桥梁和航道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标准所致。宁波海事局表示,若要通航,宁波需改造五座桥梁和航道,但这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以宁波市中心的三角口新江便桥为例,其净空高度仅为3.7米,且存在视觉盲区,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新江桥上游的解放桥净高仅有4米,永丰桥净高5米,姚江上有8根净高低于7米的电缆,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满足通航条件,必须重新改建,但这项工作涉及到复杂的土地征收、桥梁设计等问题,成本巨大。据估算,若按现有方法进行改造,宁波可能需要投入上百亿元的资金。
参考资料
杭甬运河这条“黄金水道”,越来越热闹了.凤凰网.2024-08-13
双城互润 打造样板 杭甬谱写大运河“入遗”十年华章.浙江省文物网.2024-08-13
走·运丨浙东运河游记④:船头船尾奔波,跑船人也是生活的好舵手.搜狐网.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