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赌石技巧与鉴赏》是由徐军编著,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一本图书。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正确地评估玉石的质量。
前言
玉石的外皮被称为皮壳,除了某些水石和低品质玉石之外,几乎所有玉石都有厚度和颜色各不相同的皮壳。
通过观察皮壳,能够初步判断玉石的来源地。
皮壳的颜色有时会随着土壤颜色的变化而改变,但也有些皮壳呈现出多种颜色,这种多样性使得确定具体的场口变得困难。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如何根据皮壳鉴别石头
本书第二章重点介绍了16种常见且已被广泛认可的优质玉石皮壳及其特点和相应的场口。这些皮壳包括:
1. 黄盐沙皮
这是一种山石,大小不一,产量丰富。
其黄色表皮上有黄沙颗粒,属于黄沙皮中的上品。
几乎所有的场口都会产出黄盐沙皮,因此难以精确识别具体场口。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的黄盐沙皮表层沙粒均匀分布,而不是忽大忽小,否则其质地可能会较差。
如果皮壳紧密光滑,则通常质地也会较差。新场区的黄盐沙皮一般没有雾,质地较为稚嫩。
2. 白盐沙皮
这也是山石的一种,大小多样,属于白沙皮中的上乘品种。
主要出产地位于老场区的马那和小场区的莫格叠。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白盐沙皮具有双层皮,表面呈现黄色,经过铁刷处理后变为白色,但这并不影响其质地。
新场区也有一些白盐沙皮,同样具有皮和雾,但质地相对稚嫩。
3. 黑乌沙皮
这是山石,表皮呈黑色。产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老场区、后江场区以及小场区的第三层,以小型为主。
其中,后江和莫罕场口的黑乌沙略微带有灰色调,称为灰乌沙。老帕敢的乌沙漆黑如煤,表皮还覆盖有一层黑蜡壳,称为黑蜡壳。
莫罕、后江、南奇等地也有黑蜡壳。老帕敢和南奇的黑乌沙易于解涨,是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然而,由于蜡壳掩盖了沙,所以寻找颜色时需要格外谨慎。一条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是:蜡壳粘附在没有沙的皮壳上时,显得坚硬,不易脱落;而在有沙的地方,蜡壳则更容易脱落
4. 水翻沙皮
这是山石,表皮带有水锈色,成片状或条状,少数呈黄色或黄灰色。
大多数场口都会有这种类型的皮壳。老场区的马勐湾场口的黄沙皮也带有类似的水锈,十分相似。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沙是否均匀翻起。
回卡的水翻沙皮相对较薄,可以通过光线照射来查看内部情况。
5. 杨梅沙皮
这是山石,大小不一。表面的沙粒类似于成熟的杨梅,呈栗色。
有些还带有槟榔水(红白或红黄相间的颜色)。
主要场口位于老场区的香公、琼瓢,大马坎场区的莫格叠,马那也有少量。
6. 黄梨皮
这是山石,皮色黄如黄梨,微透明。
含有较高的色彩成分,常为上等玉石原料。
7. 笋叶皮
这是半山半水石,黄白色,皮薄,透明或不透明。
大马坎地区最多,老场区也有。
8. 腊肉皮
这是水石,皮色红如腊肉,光滑透明。
主要产于乌鲁江沿岸的场口。
9. 老象皮
这是山石,灰白色。表皮看起来像粗糙多皱的老象皮,似乎没有沙,摸起来粗糙,但底部良好,多有玻璃底。
主要产自老帕敢。
10. 石灰皮
这是山石,表皮似有一层石灰,可用铁刷刷掉石灰层,露出白沙。
此石种优良,主要产自老场区。
11. 铁锈皮
这是山石,表皮带有铁锈色,成片状或条状。
主要产自老场区的东郭场口。
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底色偏灰,如果有高色,则能弥补这一缺陷。
12. 得乃卡皮
这是山石,皮厚,形似得乃卡树皮。含有丰富的色彩成分,易于解涨。
主要产地为大马坎场区的莫格叠。
13. 脱沙皮
这是山石,黄色,表皮容易脱落沙料,有的逐渐变白,有的仍保持黄色或红黄色,质地优良。
主要产地为东郭和老场区。
14. 田鸡皮
这是山石,来自后江场区,质地优良,产量丰富。
表皮如田鸡皮般光滑,透明,无沙,有蜡壳,易脱落。
15. 洋芋皮
这是半山半水石,皮薄,透明度高,底子好。
多产于老场乐的那莫邦凹场口。
16. 铁沙皮
这是山石,质地良好,外观类似鸡皮沙,但看起来更加坚硬。数量不多,主要产于老场区。
上述的十六种皮壳表现属于较为常见且被大众普遍认可的优质玉石皮壳类型。
不过,若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就得进行细致观察以及不断积累熟悉度。
玉石的表现极为复杂,恰似人类的面容,几乎找不到两块完全相同的玉石。
而且,存在许多表现不规律的皮壳,即俗称的杂皮壳。
面对这类皮壳的玉石,需保持谨慎,因为尽管有个别较好的情况,但总体上多数质量欠佳。
参考资料
锦挚徘再咧太儡逃憾,闲村烁追番掐诸伦烦.知乎专栏.2024-09-07
翡翠原石赌石中最常见的 16种皮壳的特征特点分析.豆瓣.2024-09-07
山石水石难区分?“翡翠之王”马崇仁老师教你这样鉴别.搜狐网.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