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英语:James Batcheller Sumner,1887年11月19日—1955年8月12日),美国化学家,1946年与约翰·霍华德·诺斯罗普和温德尔·梅里迪思·斯坦利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首次证明酶是蛋白质,并成功分离出结晶酶。
人物经历
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于1887年11月19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坎顿,是查尔斯·萨姆纳和伊丽莎白·兰德·凯利的儿子。他的父母从小培养他的多种兴趣,尤其是打猎。然而,17岁时,萨姆纳在打猎时被同伴意外击中,使他的左臂在肘部以下被截肢。事故发生前他一直是左撇子,之后他不得不学习用右手做事。
萨姆纳于1910年在哈佛学院获得学士。在他叔叔的棉织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接受了艾利森山大学的教职。此后,他在伍斯特理工学院担任化学助理,但于1911年辞职以便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跟随奥托·福林教授学习生物化学。尽管福林认为一个独臂人不可能在化学领域取得成就, 从而建议他改修法律,萨姆纳仍然坚持了下来并在1914年6月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收到邀请担任康奈尔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助理教授. 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29年被任命为生物化学的正式教授。
科学贡献
20世纪20年代,萨姆纳相信酶是蛋白质。他从1917年开始用刀豆粉为原料,分离提纯其中的脲酶(刀豆中酶多,易于测定)。1926年他成功地分离出一种脲酶活性很强的蛋白质。这是生物化学史上首次得到的结晶酶,也是首次直接证明酶是蛋白质,推动了酶学的发展。1937年他又得到了过氧化氢酶的结晶,还提纯了几种其他的酶。由于脲酶和其他酶的工作,他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著作有《生物化学教本》《酶的化学和方法》(与G.F.萨默斯合著)、《酶-化学及其作用机制》(与K.迈尔巴克共同主编)等,后两种已被译成俄文等其他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