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茎半苣苔(Hemiboea subacaulis Hand.-Mazz.)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短茎半蒴苣苔的茎高5-22.5厘米,通常不分枝,肉质,上部被疏或密的柔毛,下部变无毛,具2-5节。匍匐枝细长,长达35厘米以上,粗0.5-1.8毫米。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钝圆或急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全缘,长5-12厘米,宽(3-)5-8.8厘米,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或淡紫色,两面密生或疏生柔毛;侧脉每侧4-5条;叶柄长(0.5-)1-3.6厘米,疏生或密生柔毛。聚伞花序假顶生,具1-3花;花序梗长1.5-5厘米,被疏或密的柔毛;总苞球形,直径1-1.5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外面被疏柔毛,开放后呈船形;花梗长2-3毫米,无毛。花萼长8-9毫米,上方的萼片分生或基部三分之一合生,下方的萼片分生,近线形至长椭圆形,宽1.8-3毫米,无毛,干时膜质。花冠粉红色,具紫斑,长2.1-4.1厘米,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基部上方2-5毫米处有一毛环;筒长1.5-3.4厘米,口部直径12-14毫米,基部上方直径5-6毫米;上唇长4-6毫米,2浅裂,裂片半圆形,下唇长5-7毫米,3深裂,裂片宽卵圆形。雄蕊: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上方8-15毫米处,狭线形,长10-14毫米,花药卵状椭圆形,长3-3.5毫米,顶端连着;退化雄蕊2,狭线形,长3.5-6毫米,顶端小头状,分离。花盘环状,高1毫米。雌蕊长2.1-2.5厘米,子房线形,无毛,柱头钝形。蒴果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基部宽3毫米,顶端渐尖。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变种区别

广东半蒴苣苔(植物分类学报)

H. henryi var. guandongensis Z. Y. Li in Acta Phytotax. Sin. 25 (3) : 225. 1987.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总苞外面被疏柔毛。

广东省北部。模式标本系采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栽培植株。

该变种的外形接近腺毛半蒴苣苔H. strigosa Chun ex W. T. Wang,但叶片散生石细胞,总苞外面疏生柔毛而花梗无毛,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9毫米,宽3毫米,无毛。在腺毛半蒴苣苔,叶片仅在维管束周围具石细胞,总苞、花梗及花萼外面疏生腺状短柔毛,萼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7-9毫米,宽1.2-2.2毫米,显然不同。

分布范围

短茎半蒴苣苔产于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和贵州省东部。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为海拔80—600米的山谷石上。模式标本采自岳麓山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