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一制即两个国家采用一种制度管理。
消息背景
新华网北京2015年2月2日电:针对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近日接受美国《外交政策》采访时的言论,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2日应询表示,
歪理邪说
柯文哲日前表示,“一制”指的是一种社会基本价值。柯文哲称,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的普世价值,应当为两岸人民所共同追求,比起“统一”更为重要。
柯文哲表示,两岸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前进,自己则正在构思“一五共识”的说法,因为九二共识已经是“旧思维”,两岸应当以现在为基础往前进,不应当回到过去再来讨论。
他说,大陆的重点应该先在缩短两岸文化与生活态度上,软体的差距。若两岸在软体的差距加大,继续交往就会造成困扰,“一制”才是现阶段的重要目标。
公开挑衅
台海网2月2日讯据中国评论通讯社报道,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近日接受美国《外交政策》专访,抛出所谓的“两国一制”。这是直白的“两国论”,是公开对大陆挑衅,直接挑战大陆坚守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底线。
柯文哲在专访中还说到“接受殖民统治越久的地方就越进步”。我们认为,这已不是“白目”那么简单。大概是这番言论引发的争议太大,柯文哲昨天澄清“殖民进化说”是翻译误会,想做补救。但影响已造成,来不及了。
柯文哲公然挺“台独”,而且来得这么快,或许连民进党都会感到意外,大陆会感到吃惊。对大陆而言,柯文哲此番言论可称是公开挑衅,大陆一定会有反应,但不会过激,因为柯文哲还只是个市长,不代表台湾当局,也不代表民进党,如果柯文哲将来身份“升级”,情况就不一样。
影响恶劣
柯文哲现在主张“两国论”,影响主要在台北市,代价要由台北市来付,台北市与大陆的交流活动,无可避免会受到冲击,沪台间的上海台北城市论坛今年停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柯文哲也不必期待能受邀再登陆了。
官方回应
针对柯文哲言论,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2日应询表示,大陆和台湾省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这具有不可辩驳的法理基础和事实依据,两岸关系的底线不容挑衅。任何不利于两岸关系的言行都违背两岸同胞的意愿,损害两岸同胞的利益。
柯文哲所谓的“两国一制”论调实际上就是直白的“两国论”,是公开对大陆挑衅,直接挑战大陆坚守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底线。对此,作为台北市市长的他,此番言论的代价很可能要由台北市来付,台北市与大陆的交流活动,无可避免会受到冲击,沪台间的上海台北城市论坛今年停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柯文哲自己也坦言,此说法会影响台北上海双城论坛。
历任言论
在两岸定位上,台湾省政治领袖过去都曾提出相关论述。台湾媒体《自由时报》1日整理出台湾政治人物两岸论述一览表,希冀找出能被台湾民众认同、又能与大陆立场产生交集的空间。
李登辉“总统”任期1988~2000年
“前总统”李登辉曾制定“国统”纲领、成立“国统会”,并透过设立海基会与“中国海协会”往来密切,但因大陆在1997年收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后,对“一个中国”的定义越来越紧缩,1999年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发表“两国论”,将两岸基调拉回到对等地位。台媒称大陆气急败坏,认为李登辉走向“台独”路线。
两国的论点,是指台湾省和大陆的关系早就已经是“国家与国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并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个是中央政府、一个是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内部关系。
陈水扁民进党“总统”任期2000~2008年
继任的陈水扁,在上任初期为了保持与大陆的互动关系,公开提出“四不一没有”原则,但也曾发表“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论;大陆在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后,便将两岸关系定位加以调整,更在2006年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统纲领适用”予以反制。
蔡英文是民进党主席2008~2012年、2014年至今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被视为2016年代表民进党参选“总统”的最可能人选,对于未来两岸关系,蔡曾提出“和而不同论”,认为台湾省发展与大陆的关系,应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价值为核心,两岸必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
蓝营政治领袖的两岸关系论述,则大多从一中的框架思考。马英九在“中华民国”宪法精神下,提出“一国两区”论述,还曾透过前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时,当面提出一国两区立场,马的一国两区,一国指的是“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分别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
参选过两次“总统”大选的连战,则以“邦联制”为主,认为维持两岸迈向统一方向,保留两岸在各自的体制下合作发展的空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提出“一中屋顶论”,两岸可在非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各自拥有席次。
参考资料
国台办回应柯文哲“两国一制”言论.凤凰网.2015-02-03
柯文哲“两国一制”惹议 大陆学者称带来负面影响.人民网.2015-02-03
国台办回应柯文哲“两国一制”论:两岸关系底线不容挑衅.观察者网.2015-02-03
柯文哲抛出“两国一制”盘点台湾蓝绿阵营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论述.观察者网.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