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白(学名:Mitrasacme pygmaea R. Br.)是马钱科尖帽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茎圆柱形,直立,纤细;叶对生,疏离,卵形、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2毫米,宽1-5毫米;花单生于侧枝的顶端或数朵组成稀疏而不规则的顶生或腋生伞形花序花冠白色或淡黄色,钟状,长3-6毫米,花冠管喉部被疏毛,花冠裂片4,近圆形,长达1.5毫米;朔果近圆球状,直径约3毫米;种子小,狭椭圆形,表面有小瘤状凸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水田白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印度、朝鲜、中国和日本等地。一般生于旷野草地。

形态特征

外形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茎圆柱形,直立,纤细,不分枝或从基部分枝,被长硬毛,老渐无毛或近无毛。叶对生,疏离,在茎基部呈莲座式轮生,叶片草质,卵形、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2毫米,宽1-5毫米,顶端钝、急尖至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近无毛,下面、边缘及叶脉被白色长硬毛,老时毛被渐稀疏或近无毛;中脉在叶下面明显,侧脉每边约3条,不明显。

花单生于侧枝的顶端或数朵组成稀疏而不规则的顶生或腋生伞形花序;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边缘被睫毛;花梗纤细,长5-9毫米;花萼钟状,长1.5-2.8毫米,裂片4,三角状披针形,与花萼管等长;花冠白色或淡黄色,钟状,长3-6毫米,花冠管喉部被疏髯毛,花冠裂片4,近圆形,长达1.5毫米;雄蕊4,内藏,花丝长1.5-3毫米,花药卵状长圆形至箭头状,顶端急尖;雌蕊长达4.5毫米,子房长约1毫米,花柱丝状,基部分离,三分之一以上合生,柱头顶端2裂。朔果近圆球状,直径约3毫米,基部被宿存的花萼所包藏,顶端宿存的花柱中部以上合生;果梗长约15毫米;种子小,狭椭圆形,表面有小瘤状凸起。

显微特征

水田白粉末灰绿色,气微,味淡。导管种类较多,可见具缘纹孔导管、螺纹导管、梯形导管;纤维成束,众多,纹孔不明显,长棱形;褐色块;花粉粒,圆球状,外壁近光滑,单萌发孔;木栓细胞棕黄色,壁不甚厚,呈重叠状,断面观细胞极扁平,排列整齐;表皮细胞类圆形,壁略有增厚;薄壁细胞偶见,类长方形或类圆形。

茎横切面特征为茎圆柱形,断面具较大的髓腔。表皮具有非腺毛,壁较厚,多由单个细胞构成,表面有的光滑、有的有疣状突起。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外壁角化增厚,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韧形,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发达,由导管和薄壁细胞组成,薄壁细胞类方形。

主要变种

密叶水田白(学名:Mitrasacme pygmaea var. confertifolia Tirel-Roudet)与水田白不同在于该种的茎基部木质化,分枝成丛生状,节间比叶短;叶密集,披针形,基部窄,厚质,不组成莲座状排列;花冠长4-5毫米;花药长0.6-0.7毫米。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旷野草地上。柬埔寨也有分布。

大花水田白(学名:Mitrasacme pygmaea var. grandiflora (Hemsley) Leenhouts),一年生草本,茎匍匐状,基部分枝,高6-14厘米;叶片卵状椭圆形,基部狭,与节间等长,长2-13毫米;花冠长7-8毫米,花冠管直径约5毫米,内面喉部被长柔毛;花药长0.75毫米;雌蕊长达4毫米。分布于中国广西东南部,生旷野草地上。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分布范围

水田白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印度、朝鲜、中国和日本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云南省等省区。水田白一般生于旷野草地。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