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高重音是一种存在于多种世界语言中的重音系统,包括日语、吴语等。在这种语音体系中,单词内每个音节的音调由其在单词内的位置决定,而非像声调语言那样每个音节都有固定声调。
古希腊语
在古希腊语中,单词末尾的两个或三个音节中有一个会带有重音。这些音节可以包含一至两个响音莫拉,其中只有一个具有重音,且被强调的莫拉音节会被读作高调。在使用变音符号书写的polytonic orthography中,重读元音上方会有重音符号。当重音位于第一个莫拉上的长元音或复合元音时,会产生高-低(降)调的声调变化;若重音位于第二个莫拉上,则产生低-高(升)调的变化。
日语
日语通常被视为拥有音高重音的语言,尽管并非所有的词汇都有这种特征。实际上,大约20%的日语词汇具有音高重音,而其余80%则没有。日语的重音模式可以用音位降阶来更好地描述,即在一个单词中,音调会先升高,然后突然降低。在双音节单词中,这表现为高-低和低-高的对比。无重音的单词也会表现出低-高的音调,但由于后续音节的影响,它们与其他带重音的单词有所区别。
吴语
吴语,尤其是上海话,也显示出音高重音的现象。虽然单个汉字在吴语中有固定的声调,但在口头语境中,声调会转变为高、中、低三种音调。在上海话中,如果单词的第一个字是阳去或阳入字,那么这个字只能是低音调;如果第一个字是阴去或阴入字,那么这个字只能是中音调;如果第一个字是阴平字,那么这个字只能是高音调。在多音节单词中,第一个字的音调将决定整个单词中其他字的音调。如果第一个字是高音调,后面的所有字都会读成中音调;如果第一个字是中音调或低音调,那么第二个字会读成高音调,随后的字会读成中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