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1号”是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也是全球首艘远海作业三文鱼加工船,于2018年5月4日在青岛建成交付。“深蓝1号”作为全潜式装备,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通过注水注气实现下潜或上浮。同时,“深蓝1号”作为智能网箱,通过配备摄像头、传感器等打造了养殖集控管理系统。

“深蓝1号”网箱容积巨大,三文鱼生产能力超千吨。深蓝1号”周长180米、整体高度达75米,其中网箱高度30米,网箱重约1400吨,整个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可以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

“深蓝1号”总投资11500万元,它的设计研发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是中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2019年,“深蓝1号”又进行了一体化、自动化改造。2021年6月21日,“深蓝1号”在位于黄海中部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收网”,这是国产深远海三文鱼首次收鱼行动。与国外主产区相比,利用“深蓝一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

外观设计

“深蓝一号”是由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出资1.1亿元建设,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深蓝1号”堪称海上“巨无霸”,网箱周长180m,高38m,重约1400t,有效养殖水深30米,直径60.44米。整个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网衣面积接近2个足球场大小,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t,可以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

应用环境

“深蓝1号”将用于日照市以东13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进行三文鱼养殖生产。“‘深蓝1号’潜水深度可在4米到50米调整,依据水温控制渔场升降,可使鱼群生活在适宜的温度层。”

黄海冷水团存在于夏季的黄海中部洼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体积5000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

重大意义

“深蓝1号”是中国第一个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也是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建成交付,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件大事。必将开启中国深远海渔业养殖新征程。

研发过程中,突破全潜式养殖装备总体设计、沉浮控制、鲨鱼防护、氧气补充、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多项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的自主设计及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深蓝1号”的启用,将养殖战线向外推进了130海里,打破了传统养殖业“望洋兴叹”的局面。

如果养殖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更多的养殖公司可以使用,从而扩大中国海域利用,扩大养殖量,提供更多健康安全的鱼类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深蓝1号”的推广应用,将推动中国养殖术与装备升级换代,极大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有效推动渔业养殖从近海养殖向深海养殖转变,从网箱式养殖向大型装备式养殖转变,从传统人工式养殖向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转变。

黄海海域使用

2021年10月,美国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上中国黄花养殖设备“深蓝一号”成为一种新猜想。对此,海洋渔业专家和海军专家分别表示,南海外海的网箱养殖黄花鱼很少,“潜艇更有可能撞上的是人工鱼礁设施。

2023年4月16日,在离岸120海里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随着一条条大西洋鲑鱼跃上“鲁青新渔养60001”工船,中国深远海养殖收获颇丰。

参考资料

吃货福利!首批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在青“收网”.澎湃新闻.2024-03-21

董双林:“深蓝1号”的硬核实力是怎样炼成的.齐鲁网.2024-03-21

青岛国家深远海养殖区深蓝1号再丰收 36小时鱼到全国.百家号.2024-03-21

《人民日报》聚焦青岛“深蓝1号”: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百家号.2024-03-21

世界最大全潜式网箱“深蓝一号”正式启用.大公网.2019-04-18

我国首座“深海渔场”建成交付 批量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将走上百姓餐桌.新华网.2018-05-05

美国核潜艇撞了中国黄花鱼养殖箱?专家:可能性不大,但美军或犯其他低级失误.今日头条 环球网.2021-10-12

“深蓝1号”大西洋鲑再获丰收.今日头条-闪电新闻.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