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恕(1501年-1583年),明朝哲学家,出生于大丰区草埝,是泰州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字是光信,号是乐斋,出身于樵夫家庭,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寒而采樵养母。尽管家境贫困,但他一直热爱学习,后成为泰州学派王艮的嫡传弟子。朱恕终身不仕,安贫乐道,葬于草堰东二里(今大丰县草堰乡)。他的遗集《朱乐斋、韩贞吾两先生遗集》流传至今。据传,朱恕在伐木时绕路至学堂窗边旁听,而王艮默许他旁听。某次,朱恕旁听时,见有富家子弟不向学而打瞌睡,他随口说了一段顺口溜,王艮听到后,知道朱恕的用心,便向在座学子宣扬朱恕的好学精神。在朱恕的影响下,他的同窗们也都成为了知书达礼的士子。

正文

他性格刚正,见义勇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文化,勤学苦练,很有成绩。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师王艮的哲学思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