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大鼎又称兽面纹五耳鼎,是于1979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原村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其所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11世纪。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它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在中国鼎家族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顶级国宝文物之一。
淳化大鼎采用了古老的失蜡法制造,其基本造型是立耳、直腹,腹部深而下垂,柱形腿。其上部用浮雕式的铸造手法,铸造了一个有鼻棱的饕餮首面纹。柱形腿奇特的地方是它代表了一种时代性:鼎的腿在商周时期是上粗下细,后来发展到西周早期,再到西周中期,腿慢慢地向蹄形发展,淳化大鼎的腿正好反映了这种转变的趋势。同时淳化大鼎的纹饰精美,双耳装饰有双足的爬龙,腹部有三对等大小的龙纹,两条夔龙的龙首铜像与扉棱一起组成兽面纹,警兽纹下面还铸造了一个牛首,给人一种饕餮怪兽正在吃牛的感觉。其腹部与柱形腿相对的地方还有三个把手,这三个把手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移动这个大鼎。
198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T75《西周青铜器》邮票8枚,淳化大鼎当时为主图之一。1996年6月,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审定淳化大鼎为国宝级文物。2021年6月28日,淳化大鼎于陕西省的咸阳博物馆展出。
文物历史
1979年12月,在陕西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原村内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一件大鼎。该鼎形体高大又出土在淳化,故名淳化大鼎。后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造型
淳化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平沿方唇,上有两立耳,腹壁较直,与三足相对应。鼎腹中部加饰三环状耳,环耳作立兽状,三足呈柱足状,上粗中细,下转蹄形。鼎耳外侧饰有相向的龙,均以细雷纹填地。口沿下铸有两两相对之夔龙六条,中间隔有一道短扉楞。夔龙卷尾、一足、圆目突起,张口卷唇。短扉则似两条相对夔龙之鼻,形成饕餮纹。其下增设圆雕牛首,牛的曲角翘起。鼎耳外侧各铸两条相对夔龙。腿上部浮雕兽面,怪兽曲角突出器外,巨耳利爪,列嘴似噬。主体纹饰外用雷纹填地,鼎足上部空陷,底内形成3个直径约17厘米的圆窝。淳化大鼎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
文物背景
鼎是中国古代一种饪食器,既可烹饪亦可盛食,形状有圆鼎和方鼎两种,圆鼎为鼓腹,两耳,三足;方鼎为四足,长方形腹。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鼎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古代重要的礼器,是统治阶级最高权利的象征,也是“别上下,明贵贱”、区别等级的标志。
文物价值
淳化大鼎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顶级国宝文物之一。此鼎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也是圆鼎中最大者,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造诣。
参考资料
西周最大最重青铜圆鼎展出.澎湃新闻.2024-03-10
陕西与清华大学合办周秦汉唐文化展,189组件一级文物亮相.澎湃新闻.2024-03-10
云游四方|走进千年古都,看西周早期青铜器、汉代玉仙人奔马.百家号.2024-03-10
听淳化大鼎讲身世.正北方网.2024-03-10
陕西历博改版升级:从西周淳化大鼎看到唐代壁画.人民政协网.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