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嘴杓鹬(拉丁学名:Numenius tenuirostris,英文:Slender-黄嘴鹮鹳 Curlew),是鸻形目鹬科杓鹬属的鸟类,分布区域横跨中亚、东欧、中东、地中海盆地和非洲西北海岸。

细嘴杓鹬体长多在36~41厘米之间,体重255~360g,翼展80~92厘米。其喙短、细、尖。细嘴杓鹬是一种迁徙滨鸟,曾经在西西伯利亚繁殖并在地中海附近越冬。在繁殖季节之外,细嘴杓鹬捕食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蜗牛甲壳亚门和小昆虫。在沼泽内的干燥区域中筑巢产卵,幼鸟在7月初羽翼丰满,8月下半月时,细嘴杓鹬会离开繁殖地。

2018年,细嘴杓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根据标准 C2a(i,ii)D,其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2019年11月,细嘴杓鹬在中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形态特征

细嘴杓鹬体长36~41厘米之间,体重255~360g,翼展80~92厘米。细嘴杓鹬喙短、细、尖;头部底色为白色或浅黄色,下背部、臀部、下尾和翼下白色,上尾盖白色,有稀疏的棕色斑纹,胸部和侧面有圆形或心形深色斑纹。雌性平均体型较大,喙较长。美国白灯蛾像成虫,但侧面有棕色条纹。

分布栖息

细嘴杓鹬分布区域横跨中亚、东欧、中东地中海盆地和非洲西北海岸,栖息地从沼泽到森林,在沿海海湾潟湖中过冬。

生活习性

细嘴杓鹬是一种迁徙滨鸟,曾经在西西伯利亚繁殖并在地中海附近越冬。在繁殖季节之外,细嘴杓鹬捕食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蜗牛甲壳亚门和小昆虫,如蚱蜢、耳螨甲虫。在摩洛哥的冬季,细嘴杓鹬在黎明后觅食2~4小时,之后在潟湖栖息,午后再次觅食,直到接近黄昏时分,它们再次回到泻湖中栖息。

物种繁殖

细嘴杓鹬在广阔的泥炭沼泽中繁殖。它们5月到达繁殖地,在沼泽内的干燥区域筑巢产卵,巢由干草筑成,巢穴之间相距2~3m。细嘴杓鹬卵的尺寸约为52.5~54.5 毫米×38~40.1毫米、64~65.6毫米×45~47.1毫米。幼鸟在7月初羽翼丰满,8月下半月时,细嘴杓鹬会离开繁殖地。

保护状况

1964年,摩洛哥西南地区统计的细嘴杓鹬多达500~800只;1980年至1990年期间,全球只有103条记录,涉及316~326只细嘴杓鹬;1990~1999年,记录下降到74项,涉及148~152只该鸟;1994年,确认的细嘴杓鹬数量不到50只。1995年,细嘴杓鹬最后一次在摩洛哥被确认目击到,这标志着一个谱系的结束,也是欧洲北非或西亚大陆鸟类首次有记录的灭绝。1997年,细嘴杓鹬工作组成立。2008年12月,工作组重新启动,其主要目的是找到任何幸存的细嘴杓鹬个体,保护它们及其栖息地,如果发现该鸟,则为其安装卫星发射器,以发现该物种的繁殖地。有针对性的调查显示,工作组未能找到任何证明细嘴杓鹬生存的证据。

保护级别

2018年,细嘴杓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根据标准 C2a(i,ii);D,其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2019年11月,细嘴杓鹬在中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灭绝原因

截至2024年11月,尚不清楚细嘴杓鹬灭绝的原因。自然博物馆、国际鸟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及Naturalis生物多样性中心提出了一些导致细嘴杓鹬灭绝的威胁因素,如人类大量排干高架沼泽繁殖地用于农业,使其失去用于冬季饲养的沿海湿地,人类狩猎。国际鸟盟表示,污染、疾病、掠食和气候变化可能会是细嘴杓鹬灭绝的影响因素,但这些影响的规模尚不清楚。

参考资料

细嘴杓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5-03-07

细嘴杓鹬.ITIS .2025-03-07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5-03-07

细嘴杓鹬 (Numenius tenuirostris) 的全球灭绝.researchgate.2025-03-07

细嘴杓鹬.世界鸟类.2025-03-07

细嘴杓鹬已灭绝.希腊鸟类协会.2025-03-08

细嘴杓鹬被宣告灭绝:一种候鸟可能永远消失了.环境新闻.2025-03-06

细嘴杓鹬的灭绝:当我们辜负了自己的物种时,我们怎么能指望其他国家保护他们的物种呢?.butlernature.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