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齿臭茉莉(食虫类 大青属 lindleyi Decne. ex Planch.),柳叶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灌木。高0.5-3米;幼枝近四棱形,老枝近圆形,皮孔不显,被短柔毛。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心形,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有短柔毛,沿脉较密,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叶缘有不规则锯齿或波状齿。产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坡、沟边、杂木林或路边。
形态特征
尖齿臭茉莉,灌木,高0.5-3米;幼枝近四棱形,老枝近圆形,皮孔不显,被短柔毛。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心形,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有短柔毛,沿脉较 密,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叶缘有不规则锯齿或波状齿;叶柄长2-11厘米,被短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密集,顶生,花序梗被短柔毛;苞片多,披针形,长2.5-4厘米,被短柔毛、腺点和少数盘状腺体;花萼钟状,长1-1.5厘米,密被柔毛和少数盘状腺体,萼齿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管长2-3厘米,裂片倒卵形,长5-7毫米;雄蕊与花柱伸出花冠外,花柱长于雄蕊。核果近球形,径5-6毫米,成熟时蓝黑色,大半被紫红色增大的宿萼所包。花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尖齿臭茉莉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坡、沟边、杂木林或路边。
分布范围
尖齿臭茉莉产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模式标本引自中国庭园。
本种提示
本种与臭牡丹Cl. bungei Steud. 外形极近似,惟后者叶片被毛较少或仅脉上疏被短柔毛,萼齿三角形或狭三角形,裂片长不超过3-4毫米,分布偏北可以区别。过去学者以苞片早落或宿存,花柱的长或短于雄蕊作为区分两种的主要特点,根据我们看到的大量标本,这两性状并不稳定,而且花柱与雄蕊的长短,往往在花期中多变化,因为两种分布均较广,从分布上看产于北方或南方的区别较清楚,但华东、中南和西南(四川除外)尚存在过渡类型。
主要价值
尖齿臭茉莉的根、叶或全株具有药用价值,可治妇女月经失调、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骨折、中耳炎、毒疮、湿疹。苗药中,根状茎用于消化不良,疳积;叶用于腰骨痛。壮药中,根功用同苗族。全株味苦、辛,平,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痛,中耳炎,跌打损伤。尖齿臭茉莉为常用中草药,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具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洗猪疥螨病风肿”。
参考资料
尖齿臭茉莉 Clerodendrum lindleyi Decne. ex Planch..www.iflora.cn.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