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蕨属(学名:Phanerophlebiopsis)是中国特有的植物属,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贵州省和湖南省等地。
形态特征
黔蕨属植物为陆生中型草本。其根状茎长而横走,较粗壮,与叶柄基部一起覆盖有棕色、披针形且全缘的鳞片。植株的叶子远生,具有较长的叶柄;叶片形状多样,包括披针形和阔披针形,通常为一回羽状,顶生羽片可能单一或顶部羽裂,侧生羽片一般为6至12对,大小基本一致,互生,带有短柄,呈披针形,尖端逐渐变尖,基部楔形,两侧接近对称,边缘具锯齿,齿尖带芒刺;羽轴上表面有一条纵向凹槽,下表面凸起,呈圆柱状;叶脉分离,呈羽状,每组小脉包含2至3对,纤细,斜向延伸直至叶边,顶部未见明显膨大。叶质薄,表面平滑无毛。孢子囊群呈圆形,位于小脉顶端下方,在主脉两侧不规律地排列成1至2行,有时可达3行;囊群盖较大,呈圆肾形,薄膜质地,边缘整齐,通过缺口处附着。孢子为两面型,长圆形,不透明,表面布满疣状纹饰。
下级分类
镰羽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falcata,生长于贵州独山县的山谷沙质岩缝中,海拔约600米。
湖南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hunanensis,生长于湖南省永顺县的道路旁水边湿地,海拔约为450米。
长叶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neopodophylla,生长于贵州省贞丰县的山谷中。
合生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coadnata,生长于都匀市的山谷林下,海拔约为730米。
中间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intermedia,生长于湖南省永顺县的山谷溪旁阴湿处。
粗齿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生长于江西省井冈山市、湖南省武岗山市以及贵州省的山谷常绿林下阴湿处,海拔大约730米。
重齿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duplicato-serrata,生长于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贵州省东部及云南省东部的山谷密林下阴湿处,海拔范围为600至1400米。
大羽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kweichowensis,生长于湖南省和贵州省的山谷杂木林下或灌木林下阴湿处,海拔范围为450至1600米。
黔蕨
Phanerophlebiopsis tsiangiana,生长于雷山县、榕江县的山坡林下,海拔范围为460至1250米。
参考资料
Phanerophlebiopsis Ching , 1965 黔蕨属 [编辑].自然标本馆.2024-11-08
黔蕨属.植物智.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