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囊(Bowman's 荚膜、capsula glomeruli或capsula glomeruli),又称肾小囊,是哺乳纲肾脏中的一个"杯状囊"的构造,位于肾元管状的前段。血液流入肾小球时,会在此处进行初步的过滤。滤液会流入鲍氏囊的空腔,之后滤液经过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进行再吸收和废物排泄,而形成尿液。
解剖学
鲍氏囊外有两个“极”:
- 血管极(Vascular pole):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一侧。
- 尿极(urinary pole):为与近曲小管相接的一侧。
囊内可分为以下数层,由外至内:
- 壁层(parietal layer):为单层扁平上皮,此层没有参与过滤作用。
- 鲍氏囊腔(Bowman's space):又称尿腔(urinary space),或是囊腔(urinary space),位于壁层及脏层之间,为过滤作用后,滤液进入的位置。
- 脏层(Visceral layer):为一层铺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的足细胞。脏层下即是肾小球微血管。
过滤屏障包含以下数层:
- 肾小球微血管的通透性内皮。
- 基底层和足细胞内皮细胞的融合层。
- 足细胞的滤过裂隙(filtration slits)。
这层屏障允许水、离子,和血流中小分子进入到鲍氏囊腔中,并阻止大型阴电性的蛋白质进入(如白蛋白)。过滤屏障的基底层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散逸层板(lamina rara externa),紧邻着足细胞的足突;第二层是内层板(lamina rara interna),紧邻着内皮细胞;第三层是致密层(lamina densa),为基底层较深色的一层,由梁状的第IV型胶原蛋白和选择大型分子的层黏连蛋白(laminin)所构成。
生理学
鲍氏囊所进行的过滤超滤作用(Ultrafiltration),正常速率为每分钟125毫升,一天约可过滤80倍全身的血容量。低于30,000道尔顿的蛋白质通常可自由通过鲍氏囊膜,但阴电性的分子通常会被足细胞所带的负电所阻挡。水、葡萄糖、食盐、氨基酸和尿素可自由进出鲍氏囊膜,但细胞、血小板、和大型蛋白质则无法通过。因此,进入鲍氏囊的滤液跟血浆的成分十分相似,并进入到近曲小管。
命名
鲍氏囊是以发现者的姓氏命名的,发现人是英国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威廉·鲍曼爵士(Sir William Bowman,1816年-1892年)。